在有无之间 “无空”东京画廊推出“无空”新维度
7月5日至8月2日,由魏祥奇策划的“无•空:当代艺术的一种思想维度”在东京画廊+BTAP开幕。展览带来王光乐、王雷、李华生、张羽、姜吉安、梁铨六位艺术家的六件作品,他们打破了年龄的界限,由展览和作品联接在一起。
此次展览每位艺术家仅提供一件作品,这是展览本身的需求,无论是从效果与作品中,“无”、“空”作为一种气质是贯穿始终的。策展人魏祥奇于今年3月确定方案,并逐一走访了六位艺术家工作室敲定参展作品。自2013年起,东京画廊+BTAP启动了“新朦胧主义”的展览项目计划,此前已经推出叶剑青、朱建中及曾健勇的个展以做“新朦胧主义”概念的展开。而此次展览“无•空”,则以重新检索和审视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中体现出的“内向性”的语义结构,而这六位艺术家在创作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时间性与行为特征,都是内部观看的最好体现。
艺术家姜吉安与他为此次展览创作的新作
姜吉安的作品中延续着他近年来“以物观物”的方式,在绘画与绘画对象之间构成了新的同一关系。颜料是丝绢作的颜料,图象也是一块绢,绘画的三个要素:媒介、颜料、内容,从过去在距离里维系的关系,转变为物本身,最终成为一个结果。
艺术家王光乐
而王光乐本来想于展览中实施的现场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因此他把自己珍藏的一件石膏制成的作品拿到这个展览上,全白的画面上,有石膏的质感,有流动的时间,同时也有凝固的刹那。我们很难用一个时间将这件作品里包含的行为都概括其中,它是多维度的。
“无”相对于“有”,之中存在着“形”的多寡之辨,《道德经》称“大象无形”,然而“无”中仍留存有“形”的影迹。在佛学和禅宗理论初识之际,我们曾用“无”来翻译和比配“空”,但最终东晋时代的佛学者指出了“空”指的是所有现象都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才是唯一的存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能用内心去体会。换而言之,“无”对应的是一种残留极少视觉的观看,而“空”则是一种纯精神的体验抑或是超验。在这里我们就不应该将参展作品简单化地理解是“抽象艺术”,而应该以一种东方式的思维观念去“静对默识”,才能最终获得新的观看体验。
艺术家王雷
而央美实验艺术系的王雷则把卫生纸碾成线,然后编成一张织物,手的作用让卫生纸的纸质感消失,重新生成织物的质感。
另外,李华生则带来了他近年来新的尝试,两张纸的重叠,在这两张纸上有不同的线和方格,以及线的运动和气质,底下的线粗而实,上面的线细而轻,重叠在一起时,出现了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无”相对于“有”,它体现出来的是对极少之物的观看,而“空”则是一种纯精神的体验抑或是超验。这是以东方式的思维去观念,去识别的展览。
展览将持续到8月2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