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元传统到当代意趣,泰祥洲的水墨画展亮相南池子美术馆
5月26日下午,北京城的上空酝酿着一场风雨。聚拢的乌云拧出几簇急雨,随后散去,它的形态像极了此刻南池子美术馆内泰祥洲个展“天道幽明:泰祥洲的水墨画展”中的作品。
此次展览是艺术家近期在芝加哥展出的同名个展的平行展,由南池子美术馆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主办,云杪文化联合主办。

泰祥洲展览开幕当天,北京南池子美术馆
在大洋彼岸,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由该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汪涛策划,展出了泰祥洲创作的包括手卷、屏风及册页在内的14组作品,全面呈现了艺术家过去十年间在各个不同时期的风格面貌,以及艺术演进的道路。
北京的展览则落地极具中国传统建筑与美学风格的南池子美术馆,江南园林式的庭院艺术空间与艺术家的作品完美融合。考虑到南池子美术馆的园林式空间特点,北京展览尤其着重展出了艺术家“天象”系列、“文人赏石”系列和“黄钟大吕”系列等20余件作品。两座国际都市,不同的文化背景,博物馆式的空间陈列与园林景观中的自然隔空呼应。


“天道幽明:泰祥洲的水墨画展”北京南池子美术馆展览现场
出生于1968年的泰祥洲,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国际关注和认可的一位中国水墨画家,他自幼生长在书香世家,学习书法、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古代书画装裱和修复,有着深厚的传统诗文书画的根基与素养。他的水墨画根植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宋元母语传统,又发展出时代面貌,其“天象”系列、“黄钟大吕”系列、“文人赏石”系列、“青铜礼器”系列等作品近年来在国际上广受赞誉。
自2013年开始,泰祥洲对宇宙观、天文学和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作品也随之具备当代性和个人风格,“天象”与“黄钟大吕”系列都是这期间的标志性作品。其中“天象”系列是泰祥洲以宋画为灵感,把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对象从自然山水扩展至星辰宇宙、天壤陨石,艺术家新风格形成并获得国际声誉的突破与代表系列。在本次北京展览中,将有十数件该系列风格作品展出,包括展览同题作品《天道幽明》和艺术家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八条屏《平行宇宙之三》。

《天道幽明》69×354cm 绢本水墨 2021

《平行宇宙之三(玄者万殊、眇眛微寂、旷罩八隅、迅达电驰、倐烁景迤、星流云浮、凌极上游、幽括冲默)》200×101cm×8屏 绢本 墨笔 2020

《平行宇宙之三》展览现场

《黄钟大吕-洗尽尘滓》28.5×41.5cm 绢本水墨 2020

《黄钟大吕-其来无迹》28.5×41.5cm 绢本水墨 2020
16幅一组的《黄钟大吕》作品灵感来自于中国画史名作宋代马远的《水图》。在泰祥洲的理解下,今天的画作中的云水不再是为了描绘云和水,水只是一种呈现的方式,我们的世界是由光的波粒二象性呈现,水由此就成为了一种介质。所有柔软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波,而波有振幅、波峰、波谷,也有速度和距离,它们相互叠加又会产生各种变化,一如音乐。泰祥洲用波的观念创作水图,以水之形做万千变化。
除此之外,在两件绘制于日本古董屏风上的《山海图之山》《山海图之海》中,艺术家借由屏风这一形式向中国古代文人生活致敬,通过新的绘画语言与传统的艺术和生活形式相结合。几件文人赏石绘画作品《万殊之宗》《嵌空此日成》《泰一之道》,泰祥洲则在续借中国的这一文人传统之外,艺术家赋予了其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意味,而与“天象”系列作品形成互文。

《山海图之海》62×32cm×6屏 日本古董金箔绢屏风 水墨 2018

《万殊之宗》122×110cm 纸本 墨笔 2020

《嵌空此日成》60×121.5cm 纸本水墨 2021

《泰一之道》91.5×154.5cm 绢本水墨 2021
对本次展览名字“天道幽明”,芝加哥展览策展人汪涛解释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把天地宇宙的终极规律称之为’道’,山水画则是中国艺术家对宇宙之道的一种尝试和解释。泰祥洲的绘画贯穿了中国哲学和艺术中的这种精神,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生存世界的思考和探索,也是对中国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北京平行展的策展人、在艺及云杪文化创始人谢晓冬认为:“泰祥洲不仅在绘画技法上追索宋元大师的笔墨语言,更从绘画材料的深入研究与山水观念结构的解读中,寻找到了中国水墨画气象宏大精微的秘义。其作品一方面接续中国文人传统,对山水、园林、赏石、屏风、青铜礼器等一系列经典母题和图像进行重构与表现,同时将视野扩展至星辰宇宙、天壤陨石,这使得其作品既古又今,既中且西,极富时代气息与个人风格特征,在当下全球性艺术语境中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的表现语言、时空观与视觉感受。”


“天道幽明:泰祥洲的水墨画展”北京南池子美术馆展览现场
本次北京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其间还将举办多场主题沙龙及活动,探讨泰祥洲的艺术创作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