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第六回展亮相央美
展厅中炫彩的画面
领了证、退了房,一切就绪,是时候踏出校门面对现实了。可中央美术学院似乎不愿让分别的时刻来的太快,当各个学院的毕业展览陆续结束的时候,她再次集结各院优秀人马,于6月27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继续“千里之行”。
迟世林《4400根石刻手指》
“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项目于2009年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展览依旧按照老规矩,经学术委员严格审核,来自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和人文学院的140位本、硕毕业生脱颖而出,成为本届“千里之行”的宠儿。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介绍,此次在美术馆展出的均是在毕业展上获得一、二等奖的部分佳作。六年时间的积累以及事后的持续效应,令“千里之行”逐渐成为美院皆知的重要品牌。今年的千里之行依旧会联合九大美院,继续推广其衍生品牌“全国版:千里之行”,于今年11月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国内刚刚开始,国外早已绽放。6月3日,“千里之行”在加拿大UBC大学亚洲中心礼堂开幕。今年,年轻才子们会有名师相助。王璜生介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已在二楼设立了一个永久陈列馆藏作品的空间,第一期的主题则是肖像画。当中,既有国外名师,如库尔贝、阿•巴斯蒂恩;也有吴作人、常玉等国内大家。虽然靳尚谊的《青年女歌手》是第三次露面,但是其中许多作品还是首次公开亮相。
张盈泓《玻璃梦》
除了品牌展览,中央美术学院CAFA品牌建设项目——千里之行追踪计划,已在去年正式启动。据项目负责人,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教授介绍,千里之行追踪计划聚焦于每年入选千里之行的优秀毕业生,并对他们进行长达十年的观察。在此期间,学院会为他们建立一个数据库,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检验他们每年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观察他们毕业之后的就业状况、生活状况、创作状态等。学院已经对2013年的毕业生做了资料采集,今年除了需要采集信息,还需对他们进行回访。年年递增,一直持续到2013年。因为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余丁计划把千里之行追踪计划纳入本科教学之中,并在未来开设一门名叫“艺术档案收集与管理”的课程,以此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当然未来的变数很多,若未来,有的学生不再从事艺术行业,那么计划便会终止。然而对优秀毕业生的扶持,会让人猜想:难道这批学生就是未来卓越的艺术人才吗?余丁表示,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在面对社会更为苛刻的条件时,创作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武敏敏《Montages》
持续了六年,展览质量自然在不断地提升。千里之行全国版负责人王晓琳介绍,今年整个毕业作品呈现出四个特点。首先,学术水平有所提高。这批毕业生在所学专业的观念上不断突破,推动并提升了原有的专业观念。其次是他们更为关注底层社会的民生百态,对生活观察深入细微。作品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第三,不同于以往对自我的关注,今年的学生以生活体验为基础,呈现出更具有时代感的作品。第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环保意识得到强化。王晓琳说,很多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的学生在制作毕业作品的时候,转换身份,以设计师的角度出发考虑作品的实际意义。的确如此,展览现场,生活气息浓厚,例如陈冠旭的作品《市井话集》。千万别它的外表迷惑,看似动画其实不然。陈冠旭介绍,动画界面中的一些物件是可触控的。通过互动,观众可在游戏之中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的魅力,体验当地人的生活百态。
展览将持续至7月26日。
陈冠旭《市井话集》
侯婧怡《那天下午我开始梦游》
侯婧怡《那天下午我开始梦游》(局部)
董亚楠《恐龙快递》
服装专业作品
孙峥《布知道》
靳骐沣《游》
李赢《架·空》
姜昕宇《京CT9953》
袁玮《碎片》
周栋《雪纯洁得有点矫情》
赵延斌《明天照常上课》
赵延斌《明天照常上课》(局部)
耿雪《海公子》(局部)
黄蓝《标本 解药 机器》
董卓《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