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身“每平米” 废墟重现香格纳
9月13日,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开幕了王友身的个展 “每平米”。这是一个关于"事件"的展览:是关于艺术家5年间(2007年—2011年)经历的自己两个工作室从建设到拆迁的过程。一个有26年工作经历的媒体人,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运用媒体材料进行试验的观念艺术家。王友身很好的兼容了这样的两个身份。虽然他颇为低调,但也毫不影响诸多大咖来到香格纳为他捧场。
巨大的石膏墙被树立然后拆毁,意图重现工作室所经历的过程
在展览上展示的作品,有三组以9块或27块形式组合的,面积一平米的残破石膏板拼接成的方块。这些残破的石膏全部来自王友身已被拆除的工作室废墟。另外还有几组与石膏板的组合形式相同的照片,内容亦是荒草或废墟的景色。当然,视觉上无法回避的,自然是王友身搭建在香格纳空间硕大的石膏墙:搭建、粉刷、然后破坏,满地都是残破的废墟,用以配合其作品所描述的情境。另外,还有一组根据超片清洗而成的作品,和他所留存的工作室合同已经装修设计草图。
27块一平米见方的石膏板装置拼贴而成一个体量巨大的存在
诸多元素共同构成了对废墟的重现
可以看到旧照片被随手弃置于"人造废墟"之中
除了直观的重现外,经过王友身的清洗制成的作品也在展览之列
从签订合同到开始动工然后拆除,从种树播种到花开花落直至衰败,空间和时间像是被压缩了一样,一切都以荒诞的方式在进行着,它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罗生门式”的故事,记录了一个“不可控”的日常行为。从2011年至今的4年时间,王友身开始的“每平米”工作,在这种不真实的重建中,一切好像都未曾发生,一切都由真实的、物的世界重新跳转到幻象的、心理的世界。
王友身存留的与之前工作室有关的标志或契约
左侧为工作室的租赁合同,右侧似乎是他为工作室装修制定的经费规划
在王友身看来,每平米,是最基础的,最朴素的,最物质的。虽然是很小,很容易被忽视,但每平米就跟每个人一样,每个个体最容易被忽视,但同时是最基本的个体单位。他会组成一个整体、一个空间。而对他来说,之所以能将这些“陈年旧物”重新翻出,并不是基于某些灵光一闪,而是来源于王友身随时记录的工作方法。他从80年代就开始存档有很多东西的。所以需要做某个作品,可能用的90年代的档案,也可能用现在的文件。就这个作品来说,王友身从2007年建第一个工作室的合同开始就已经留了档案。“可能别人都觉得是垃圾的东西对我很有用,有些很大很宏观的事物对我来说反而一点概念都没有。艺术家的感觉和工作方法确实是不太一样。对我产生影响的微小细节,我会去记录。有可能真的是一块砖,一个石头,一堆垃圾。”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