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方五年“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为何劳作?等待什么?

作者:李天琪图片提供:墨方Mocube 2020年7月22日 资讯展览

五年时间对于一家艺术机构来说可能不算太长,但从无到有的构建、初创时期的摸索、日渐成熟后的修正与反复,凡此种种凝结到一起,或许就不似唇齿轻碰说出“五年”二字那般轻易了。

2015年7月,墨方前身Mo Projects以群展“所为何事”为题开幕,似乎为其此后的艺术道路定下了“无尽追问”的基调;2020年7月,墨方五周年特展开幕,展览名为“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九个字巧合般地概括了墨方如今的状态,“无声处”——墨方地处798的东北角,离中心地段的热闹总是远了些;“劳作”—— 机构五年间共举办48场展览,凝聚了92位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心血;“等待”——让艺术持续发生的背后,是墨方的耐烦、守静、愿意等的平和,等得起的底气和也只能等的透彻。
作为对画廊五年来工作的总结,策展人戴卓群为此次展览选取了35位曾在墨方展出过的艺术家,46件作品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很难用一两句简短的话概括出艺术家们各异的面貌,我问戴卓群选择艺术家的标准,他的回答是“一定要真”。
墨方五年“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为何劳作?等待什么?
墨方五年“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为何劳作?等待什么?
墨方五年“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为何劳作?等待什么?
墨方五年“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为何劳作?等待什么?
墨方五年“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为何劳作?等待什么?
"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墨方五周年特展展览现场
 
 
刚进入展厅就被“90后”艺术家刘沁敏鲜红嫩绿的《春之祭》吸引住目光,刘沁敏将独特的编舞思维融入到影像语言中,舞者的肢体摆动好似一套通关密码,带观众登上开往春天的火车;艺术家黎炳声虚构出“威士新城”,将当今社会房地产行业的热闹与虚无浓缩在微型的水泥墙面和玻璃小窗中;毛宇的“结绳”系列虽然抽象,但细看之下画作中的古味却喷涌而出,这种独特的气质或许与艺术家多年来收藏秦汉器物的经历有关。
墨方五年“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为何劳作?等待什么?
刘沁敏 《春之祭》 205×119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20
刘沁敏 《春之祭》 205×119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20
黎炳声 《威士新城-收藏1# 》 《威士新城-收藏2#》 80×80cm 水泥、玻璃、木板、综合材料  2018
黎炳声 《威士新城-收藏1# 》 《威士新城-收藏2#》 80×80cm 水泥、玻璃、木板、综合材料  2018
毛宇《结绳16#》120×150cm 布面油画  2019
毛宇《结绳16#》120×150cm 布面油画  2019

 

 

郑江的行为艺术作品《独贵塔拉》以影像的形式展出,独贵塔拉镇位于内蒙古,南靠库布其沙漠,北依阴山,艺术家在今年五月底六月初到沙漠中进行过一次驻扎,经过独贵塔拉时发现镇上有一座正对着十字路口的废弃酒店,于是在斑马线的中间区域用沙子铺了一块带纹样的“毯子”,长宽各12米,“人为什么要建城市?因为规训,规训自身,规训自然,规训一切。但一切最后都会被风沙带走,烟消云散”,郑江这样写道。

郑江 《独贵塔拉》 时长06`04` 高清录像 2020
郑江 《独贵塔拉》 时长06`04` 高清录像 2020
 
 
移步至另一展厅,卜云军在黑纸之上用油画棒画出云朵一样的《花儿》,是需要仔细观看才能发现的温暖;闫冰的《爱》虽外表坚硬冰冷,但其实内里填充了麦子——外刚内柔,外冷内热,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形式;杨光南的早期作品《鞭子》由儿童的袜子和铁丝编织而成,暴力和反抗相互交织,令人触目惊心;郑菁的《39号房间》里黑色的刺扎满穿着绿色丝袜的小腿,艺术家用人为的力量靠近自然,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共生关系,极具视觉冲击力。
卜云军 《无题-花儿》 130×95cm 纸上油画棒 2020
卜云军 《无题-花儿》 130×95cm 纸上油画棒 2020
闫冰 《爱 6》 310×14cm 铁,麦子 2015
闫冰 《爱 6》 310×14cm 铁,麦子 2015
杨光南 《鞭子》 190×7×7cm 袜子、金属丝、木头  2008
杨光南 《鞭子》 190×7×7cm 袜子、金属丝、木头  2008
郑菁 《39号房间》 103×60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17
郑菁 《39号房间》 103×60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17
 
 
韩五洲《亘古3》的优美潇洒让人几乎不敢相信作品中的图像全部来源于艺术家的药物,韩五洲几十年来的病痛幻化出作品中药水的绮丽迷蒙,举重若轻,或许艺术本身就是最好的药;褚秉超独自将一块大石推向戈壁深处,作品名为《无痕地》,荒芜一人,悄无声息,不为什么,了无痕迹;还有何迟的《我比较懂事》,艺术家将一片片的落叶重新粘回光秃秃的树枝上,像是一种无声的挽留,细腻的抵抗。
韩五洲 《亘古3》 150×120cm 艺术微喷  2017
韩五洲 《亘古3》 150×120cm 艺术微喷  2017
褚秉超 《无痕地》时长19`18`` 行为影像 2019
褚秉超 《无痕地》时长19`18`` 行为影像 2019
何迟 《我比较懂事》 103 × 69.5cm 行为摄影 2011
何迟 《我比较懂事》 103 × 69.5cm 行为摄影 2011



从展厅走出,好像被某种浪漫击中,确实存在但难以言说。触动人的艺术的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或许正如策展人戴卓群所说:“对于每个将生命献祭给艺术的人来说,创作是无尽的孤独和苦难的旅程,决然无悔,想触摸心中的圣像,便不得不承受自身的孑然,无时无地的虚空。”

展览持续至2020年9月13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