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成品演绎《易经》八卦,“木头魔法师”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开幕
1月4日,美国艺术家迈克尔·查莱赫斯基(Michael Zelehoski)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万物与虚无”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启幕,艺术家用拾到的木板打造了一个具体又抽象、粗糙又精细、混乱又充满秩序的奇妙世界。


“万物与虚无”展览现场
生于1979年的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善于将拾得物打破、重塑后置入到新的二维或三位空间以形成新的语境或讲述新的故事。作品材料多为木头,曾被法国蓬皮杜中心等当代艺术机构收藏。

艺术家迈克尔·查莱赫斯基
进入展厅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与展览同名的大型装置,此作品由六组沿着细长钢管垂挂下来的方形木制托盘组成,托盘被钢丝绳拉紧并固定展厅墙上。通过钢管和钢丝绳,装置将整个空间上下前后左右共六个平面勾连起来,形成强烈的占据感和连结感。另外,由于木托盘是艺术家搜集来的材料,所以部分木板上还印有文字、字母和数字,甚至还遗留有钉孔、空烟盒和条形码贴纸。在重建的过程中,材料曾经的痕迹被艺术家保留下来,和新的语境和结构相映成趣。

《万物与虚无》 运输托盘、钢管、钢丝和硬件 2250×1700×1200cm 2019
迈克尔·查莱赫斯基还将中国哲学融入该作品中,装置中木制托盘与八卦中的单卦形状较为类似,每个托盘象征一卦,托盘的堆叠则象征着卦象运作。用生活中的现成品演绎异国深邃的哲学符号,举重若轻的背后是艺术家极强的敏感度和转换力。

《七喜 》 改装路障、夹板及酚醛胶夹板 76×51cm 2019

《回转》 改装托盘及酚醛胶夹板 135×117cm 2019

《黑蓝交界》 重組路障、路牌,酚醛胶夹板 244×401cm 2018
展览中的其他作品多为平面结构,但迈克尔·查莱赫斯通过巧妙的切割和组合以及透视和错视,令二维平面产生了三维的立体效果。在《黑蓝交界》这幅作品中,木制路障、错杂的字母和颜料印记令画面产生一种混乱的交缠感,像张未编织完成的网。但若仔细看去,画面中的白色部分如同一扇门或一堵墙,蓝色线条正穿越而过,这正是图像立体感和秩序感的来源。

《红·共生》 改装托盘及酚醛胶夹板 132×102cm 2019

《黄·和谐》 改装托盘及酚醛胶夹板 137×99cm 2019

《天国的阶梯》 改装楼梯及酚醛胶夹板 168×152cm 2019
从作品特质上来看,艺术家在一定是程度上受到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和杜尚的现成品艺术的影响,用十分常见的材料,通过毁坏和重建,构造了一个只属于迈克尔·查莱赫斯的有趣的木头宇宙。
展览持续至2020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