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流到今天,我们都在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在中国,以“9”结尾的年份发生了很多大事,于是2019年迎来了众多大事的几十周年纪念。
1979年9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馆外公园的围栏上,一个名为“星星美展”的现代艺术展高调亮相。两天后,展览就被取缔,并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标志着从此中国迈入了一个新的艺术时代。
9月14日,在博而励画廊开幕的由鲁明军策展的群展“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便是由这一特殊的年份生发的,在并不巨大的空间内惊人地穿插呈现了40余位/组艺术家的作品。
在国际资深记者克里斯汀·卡里尔(Chriatian Caryl)看来,1979,这是一部新的史诗的序幕。邓小平、撒切尔夫人、若望·保禄二世、霍梅尼、阿富汗圣斗士,他们打破甚至颠覆了各自原本的世界,释放出压抑已久的两大力量——市场和宗教,开始支配这个世界……今天,我们仍活在1979年的阴影之下。
中国在这部史诗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祝辞;《读书》杂志创刊,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一文引起巨大反响;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邓丽君音乐解禁。这一年,“四月影会”成立,“无名画会”浮出水面,还有年初开启先声的“新春风景静物画展”,以及上海的“12人画展”。这一年,吴冠中发表《论绘画的形式美》,得到了广泛的响应;袁运生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由于大胆绘入沐浴的傣家女裸体而引发激烈的争论……
整个20世纪,可能没有哪一年,像1979年这样,集中爆发如此多的文化艺术事件。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也因此,“星星美展”常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滥觞。
展览的标题“没有航标的河流”源自1983年上映的由吴天明执导的同名电影,影片是根据叶蔚林发表在《小说月报》的中篇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1981)改编的。相形之下,这部曾经引发争议的小说和电影似乎更能代表1979年前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气氛和情绪。
当然,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刻画,更希望由此重新唤起对于未来的想象。40余位/组艺术家应邀参展的艺术家,100余件作品和相关文献共同构成了一部以“1979”作为引擎的话语装置。
此次展览立足于“1979”,但又不限于这一年的艺术、文化与社会变革,而是与“前1979”“后1979”之间潜伏的多维的连环碰撞(包括“邓丽君,‘泼水节’与‘公开的情书’”“可口可乐,什刹海与郊外湖畔”“‘论绘画的形式美’,‘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等),共同构织一个朝向未来、但依然没有航标的艺术流体。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