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记忆拼贴 汉雅轩庆三十周年

作者:廖冬云 2014年1月18日 资讯事件
从左至右,依次为: (左一)香港艺术中心总干事林淑仪、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汉雅轩总监及展览策展人张颂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以及展览策展人高士明、香港艺术中心监督团主席梁国辉先生(右一)
从左至右,依次为: (左一)香港艺术中心总干事林淑仪、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汉雅轩总监及展览策展人张颂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以及展览策展人高士明、香港艺术中心监督团主席梁国辉先生(右一)
从北京的晴朗过渡到香港的晴朗略微有点不适应,而当在论坛和展览现场遭遇几次“热烈氛围”之后,这种不适也便逐渐被忘掉。经历四个月的准备,1月16日起,汉雅轩迎来了它30周年的庆典,这场庆典由16、17日为期两天“汉雅一百:论坛”学术论坛和自1月18日持续至2月3日近两个礼拜的主题展览“汉雅一百:偏好”构成。这是这家自1983年成立以来的汉雅轩老板张颂仁生平首次为自己举办展览,张颂仁说道:“30周年庆典并不是宣告结束,而是对外宣告,我们仍然在路上。”
王广义在其参展作品《自我批判:水果》前合影
王广义在其参展作品《自我批判:水果》前合影
虽然两个星期前的“1993年威尼斯丢画事件”一度令活动组织团队紧张,担心对庆典造成影响,但从现场盛况来看,汉雅轩作为香港本土画廊老大的号召力和实力不容忽视,只觉得得相对于汉雅轩30周年,展览举办场地——香港艺术中心的包氏画廊显然不够用,六点半的开幕式上,画廊上下两层的空间硬是被挤了个水泄不通。且不说香港本地各界人士的支持力度,内地艺术界熟面孔到场率也颇高。酒会开幕现场,张晓刚一直被粉丝拉着合影;荣荣和冯梦波溜达着看展,正遭遇本地记者要求拍照;吴山专和英格这对眷侣自然是同行,只见吴山专一本正经跟汉雅轩工作人员招呼着要求报销费用;蔡锦则端着酒杯细细地赏画;头一天在东方文化酒店撞见王广义,刚下飞机的他似乎有些迷茫……据说当晚在邓永锵的“中国会”餐厅开幕晚宴上出席嘉宾近两百,众人畅谈至深夜。
张晓刚在其参展作品《大家庭:血缘系列》前合影
张晓刚在其参展作品《大家庭:血缘系列》前合影
活动主题“汉雅一百”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高士明提出,他率领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的团队担负起了整个活动的策划工作,遴选了汉雅轩多年来收藏的一百件艺术物品,将其划分为序、民、群、众、文、家园、毛、身、网、抽象、乱象、世相、肖像章节进行呈现,作品时间脉络从20世纪持续至2007年,参展艺术家囊括从康有为到周春芽、张晓刚、谷文达再到70后邱黯雄、裘世明和骆海铭。其中当代艺术部分,多数为艺术家的90年代的作品,比如说张晓刚1994年的《血缘系列:全家福》、张培力1992年作品《红色健美》、王广义1992作品《自我批判:水果》、吴山专1985-1997年作品《今天下午停水》(原稿)、冯梦波1996年作品《私人照相簿》、刘小东1992年作品《城市猎手》等等。事实上这些作品大半20年前也曾出现在由汉雅轩推动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当时举办地也是香港艺术中心。这就像是记忆碎片的一次重组,展览还特意在现场设置了一个文献章节,将两岸三地碎片化的历史事件和此次展览出现的作品组合在一起,直观且脉络清晰。
四层展厅的按历史脉络呈现的文献资料部分,尚未开幕已经人潮拥挤
四层展厅的按历史脉络呈现的文献资料部分,尚未开幕已经人潮拥挤
而紧扣展览主题,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三个艺术世界”、“分断与离散”、“三个十年”的论坛则邀请了来自两岸三地以及欧美的近20多位文化学者参与其中,“演讲-回应”的方式,令现场气氛热烈且激动人心。受论坛感染,展览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慷慨激昂地发表致辞,对论坛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大赞汉雅轩:“偏好之好,第一是偏正之偏,独辟蹊径,我好这一口,只好这一口。第二是偏执之偏,一意孤行,我总好这一口。不论是独辟之偏,还是孤行之偏,核心之处都是一种情怀,而情怀亦是一种担当。”开幕现场,“Johnson(张颂仁英文名)”是被不断脱口而出的名字,尽管这位主角发起言来还会忘记掉朋友的中文名,但显然是被宽容且爱戴的。
除了香港艺术中心的展览,汉雅轩还在其位于葵涌的汉雅立方呈现了“汉雅一百:偏好”(二)、于毕打行401推出了囊括汉雅轩近年来推动的“星星十年”、“文字的力量”、“黄盒子”、嘉礼堂”、“西天中土”等项目计划的文献资料。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