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的清流 2019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开幕
2019年8月24日,“2019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在OCAT研究中心开幕,展示了“2019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的七份入围方案,分别为“幼年与历史”(策展人:Andris Brinkmanis、Paolo Caffoni、印帅),“焦虑的空间档案——从地洞到桃花源”(策展人:陈淑瑜),“再思考当民族志作为艺术的方法论”(策展人:杜帆),“全球回响:声音的人类学研究”(策展人:潘雨希),“光音恒久”(策展人:Rupert Griffiths、朱欣慰),“寻异志——人迹、城际与世变”(策展人:王欢、王子云),“苏格兰高原的狮子——写作的平行展览”(策展人:赵玉、龚慧)。

工作坊现场

策展人与嘉宾合影
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巫鸿强调,OCAT北京馆作为研究中心,主旨定位在实验性,可以说没有既定方向,旨在重新考虑学术研究和当代艺术的创作、美术史和当代艺术、美术批评等的边界和结构。


“寻异志——人迹、城际与世变”(策展人:王欢、王子云)
七份方案的策展人/团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出发,或是对既定历史叙事、理论观念进行反思,或是敏锐地捕捉到当下社会某种现象背后所被隐藏和遮蔽的部分,或是关注于某种艺术形式及艺术创作的方法论,研究对象与范畴清晰明确。如果说去年的入围方案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巨大差异反映出当代艺术策展中的活跃思想和动能,今年则更趋于多元化和国际化。入围结果公布后,七组策展人/团队对原有方案进行了调整和深化,最终呈现出一场高度凝练、多样态的,兼具研究性与视觉性的方案展示。


“苏格兰高原的狮子——写作的平行展览”(策展人:赵玉、龚慧)
与当下大热的流量展相比,研究型展览并不能算得上是对观看者十分友好的展览类型。但“寻异志——人迹、城际与世变”与“苏格兰高原的狮子——写作的平行展览”两份方案的策展人或许是因为均有写作背景的加持,特别打造出了“浸入式”空间帮助观众更好地进入到自己的主题。尤其是“寻异志——人迹、城际与世变”,以“小镇青年”为切入点,再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客厅。为了更好地呈现主题,策展人王欢和王子云与部分参展艺术家商量过后,改变了作品原有的展陈方式,比如讲视频转换成折射板,把摄影作品融入到挂历。


“幼年与历史”(策展人:Andris Brinkmanis、Paolo Caffoni、印帅)
另外五份方案则弥漫着更为浓厚的“生人勿进”的学术氛围。“幼年与历史”取名为意大利哲学家乔治·阿甘本的同名文集,以各类物件、研究文献及艺术作品,展示了策展人对于“幼年”这个概念的认知和理解的产生与变化,在见证不同文脉的文化起源的同时重读与重构历史。


“焦虑的空间档案——从地洞到桃花源”(策展人:陈淑瑜)


“再思考当民族志作为艺术的方法论”(策展人:杜帆)
“焦虑的空间档案”以七位围绕着不同类型的空间概念展开研究、行动和创作的艺术家作品来考察乌托邦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再思考当民族志作为艺术的方法论” 研究讨论了当前青年艺术家通过使用民族志为方法论进行艺术创作的案例。“全球回响:声音的人类学研究”以多种媒介展现了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背后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环境力量。“光音恒久”以文化地理的学术视角切入艺术作品探究艺术家为何以及如何捕捉和呈现空气显见的空无性并赋予其所在。


“全球回响:声音的人类学研究”(策展人:潘雨希)


“光音恒久”(策展人:Rupert Griffiths、朱欣慰)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2019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