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位艺术家聚焦Hi艺术中心 探索“新雕塑2016”
“新雕塑2016”展览现场
到场艺术家同论坛嘉宾合影,批评家唐尧(左六)、朱小钧(左八)、Hi艺术中心负责人伍劲
8月6日,由hi艺术中心主办的“新雕塑2016”艺术家群展在Hi艺术中心开幕,在经过了海选和艺术家推荐等方式的作品征集后,本次”新雕塑“共展出了包括北彩子、陈文才、杜春风、杜英奇、黄镇、金钕、李庆阳、李伟&刘知音、李鑫宇、李艺浓、李赢、任俊华、汤杰、王礼军、吴大伟、吴玥、颜石林、闫磊、曾健勇、曾良超、占研、张弱、张一、张勇、张哲溢、郑路在内的26位年轻艺术家的多媒介雕塑作品。
艺术家王礼军作品展览现场
王礼军《把桌子装进它的抽屉里2》 50×120×12cm 木家具 粉笔 2015
王礼军《把柜子装进它的抽屉里》 68×45×25cm 木家具 粉笔 2015
“新雕塑”作为是Hi艺术中心的年度项目,自2014年以来已进行至第三回。本次不仅在参展人数上进一步扩大,从2015年的18位参展艺术家扩容至26位,其中既包括日本艺术的跨国参展,也包括在其他艺术领域颇有成就艺术家的跨界参与。从内容上也更加多元,突破了过往两届“具象雕塑”的边界,而加入了更多新的抽象元素甚至是机械动力雕塑。
展览现场
艺术家李艺浓《做个好人以便看起来像个好人》系列作品
李艺浓“做个好人以便看起来像个好人”系列《 No.8》&《No.9》 2016
“新雕塑”是作为当代艺术重要机构的Hi艺术中心一直提倡的概念,旨在梳理中国年轻一代雕塑艺术家创作样貌。同“新水墨”在时间段上的相似,是否也将在艺术领域生成一个关于雕塑的新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又是否成立,如何圈定这个概念的范畴?在展览开幕前,Hi艺术中心邀请了策展人朱小钧、评论家唐尧与参与新雕塑2016的参展艺术家展开了多角度的对话。在负责人伍劲看来,“新雕塑”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概念,到目前为止的选择标准依然是年龄,本次参展艺术家均为45岁以下的年轻艺术家,并且更多的关注并不是很成熟的雕塑艺术家表现出来的新气象。在雕塑评论家唐尧看来,从目前已经举办的三届“新雕塑”来看“新雕塑”依然延续在雕塑的基本空间、三维、立体范畴内,将趣味转向更为年轻的70、80后艺术家带来的不同趣味上。在朱小钧看来,“新”更多的应该是应该具体到艺术家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叙事方式和概念的创作方式。
杜春风《天使之门》 150×25×38cm 香樟木&现成品 2013
杜春风《天使之门》(局部)
郑路《荣誉的坟墓》 150×110×160cm 不锈钢 2015
郑路《荣誉的坟墓》(局部)
这种“新”在艺术家郑路得创作中被充分展示,雕塑科班出身的郑路甚至不认为自己现在的创作可以被称为雕塑,而只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怎么好玩怎么来”。同样是科班初生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的艺术家王礼军则在创作中思考和实践了如何将传统雕塑融入当代创作之后,抛弃了传统的包袱,更多的将雕塑同个人的生活结合完成了雕塑在空间上的“日常述说”。
展览现场
汤杰《石语》 200×200×400cm 石、鼓、机械装置 2015
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则是水墨艺术家曾健勇“跨界”雕塑以完全不同于雕塑方式创作的“水墨式”雕塑,以及80后艺术家汤杰创作的机械动力雕塑。曾健勇在水墨创作中为了突破平面的边界而将水墨带入空间结构中,用完全不同于传统雕塑在体积上加减的方式,在空间中“绘画”的雕塑,即是对水墨的一次突破同时也是在雕塑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这种饱含情感和个人气质的雕塑在展览现场也受到了众多雕塑艺术家的认可,在闫磊看来,“作品中拙朴的气质正是很多艺术家渴望拥有的”。汤杰则在雕塑中加入了除了视觉以外的声音、触觉等,从而将雕塑从立体的空间转变为一个系统,在信息感应下,处于一种半控制甚至非控制状态下的的运动,带给观者整体感官上的情绪释放。
艺术家曾健勇雕塑作品
张哲溢《皮浪》 50×45×27cm LOZ颗粒 2015
占研《幸运摩天轮》 110×50×130cm 铝合金、不锈钢、亚克力、电机、继电器等 2016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7日。
陈文才《我述说如你所见-女青年》 115×80×30cm 香樟木、九里香、松木、黄牛角 2015
曾良超《迷.城》225×73×47cm 柏木、香樟、乌木、金丝楠木、槐木、松木等 2016
曾良超《迷.城》(局部)
任俊华 木雕作品展览现场
张一《胸腔的鸣叫》 43×19×18cm 竹、石膏、铁丝、布、橡胶 2015
张弱《受伤的舞狮》150×43×100cm 古董打字机、旧书、铸銅化学着色 2016
张弱《受伤的舞狮》(局部)
黄镇《山水系列》 36×30×64cm 黄铜丝 2016(左)、《山水系列1》 45×17×17cm 硅青铜 2016(右)
李赢《此时·何处-黑白》 230×250×120cm 漆包不锈钢、水曲柳 2012-2013
杜英奇《堕落的骑》 25×20×55cm 石膏、玻璃钢、原子灰 2016(左)、《鹰》2015 石膏 60×50×45cm(右)
李鑫宇《逍遥 》 54×30×50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6
金钕“自在系列”作品,《自在一 》 83×51×53cm 铸铜着化学色&木 2015(右)
吴玥“被遗忘的宫殿”系列作品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