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韬个展亮相芳草地,干预场所中的“当代寓言”
11月11日下午,由董冰峰担任策展人的杨韬个展“寓言与场所”在位于798艺术区的芳草地画廊开幕。“寓言”指向艺术家创造的图像,“场所”指向的是哲学和精神层面对空间问题的探讨,是寓言投射的载体和对象物。
展览现场 艺术家杨韬和黄建华
出生于1970年的艺术家杨韬,十几年来的艺术创作过程一直保持着一种“实验”的状态,他以社会现场为问题轴心,展开了一系列的跨界艺术实践:运用多种媒介探寻材质运用的可能性;深入新疆克拉玛依戈壁滩将作品埋入地下,等待自然或人为的力量改变其面貌;参与到各式各样的建筑项目中,用艺术与空间发生对话……
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对过去所研究、思考和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展览共展出二十余件作品,包含绘画、雕塑和公共艺术三个系列。正如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在开幕讨论中所提到的,杨韬的作品一直都有光线对空间的干预,包含了显影和折叠的因素,通过这种因素可以将平面作品装置化,更多地使图像与空间发生关系。
展览现场 策展人董冰峰
《图像生产-0号》 240×400cm 综合材料 2012-2017
《图像生产-3号》 直径200cm 综合材料 2014-2016
在以佛教图像和美术史经典作品为底本的创作中,杨韬使用纯色画面中的凸起进行图像的勾勒,在展厅中,近乎垂直的射灯使其线条的影子得以呈现。而观众走近去观察作品细节时,又往往将自身的影子投射于其上。这些作品被有意地排列于展场各处,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展览有意弱化“展览”被赋予的原本属性——陈列作品,而是将之作为艺术介入和干预场所的一个事件,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一部分。
展览以“寓言与场所”为题,在策展人董冰峰看来,这个题目一方面针对于本次参展的三个系列的作品计划:绘画、雕塑和公共艺术。这些作品都带有转换经典原作的激进性和表现一种当代寓言的象征语汇;另一层面来说,这三个系列的作品之间也有巧妙的内在关系:如绘画和雕塑的“对话”及形式之间的符号性转换,雕塑和公共艺术计划之间的空间呼应关系。
《干预的褶皱研究-彼此》140×55×90cm 综合材料 2014
《干预的褶皱研究-情爱》 148×115×55cm 综合材料 2014
杨韬谈到自己这十几年来的改变,逐渐开始进入一种既有工作室方法又能面对社会的工作逻辑,“我总是想以一个最复杂的过程,得到一个最简单的结果。”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7日。
图像生产8号 (互动影像)
《图像生产-19号》 121.5×101.5cm 综合材料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