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空间 此时此地,个体实践何以为继?

作者:程玲 2018年9月15日 资讯展览
9月13日,泰康空间推出最新一期日光亭项目——由青年策展人陈立担纲策划的群展“今天应该很高兴”。这是日光亭项目首度向非驻馆青年策展人开放,呈现青年艺术家们对于当下现实最切近的观察和最生动的陈述。
日光亭项目“今天应该很高兴”开幕现场,策展人陈立为观众及媒体导览展览,泰康空间,2018
日光亭项目“今天应该很高兴”开幕现场,策展人陈立为观众及媒体导览展览,泰康空间,2018
展览的标题来自于香港组合“达明一派”于1988年推出的歌曲《今天应该很高兴》。歌曲以圣诞节期间的闹市光影来影射香港八十年代末的移民潮,集体的欢乐与温馨气氛凸显的是个体身处时代浪潮下的无奈与失语。笼罩在香港这座城市的普遍性焦虑并没有随着全球化进程而有所削弱,反而在近年愈发强烈。在社会理想坍塌与既定现实胶着的矛盾中,逐渐碎片化的政治有效性将立足于何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潜藏在主流意识形态之下的拒绝、协商或另类表态?展览试图通过呈现一种无序的复杂性来对此进行回应。四位艺术家持续、沉着而内化的艺术创作,可以视为对直接表态的无效性给出的佐证,同时亦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内部困境的多种路径。
日光亭项目“今天应该很高兴”策展人陈立
日光亭项目“今天应该很高兴”策展人陈立
曾家伟常以影像的错觉去呈现城市生活中的结构性失调。通过俯拍香港城市建筑的天台、有意地设置内部结构的偏差,他的创作讨论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权力关系,以及真实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差距。
曾家伟,《天台》,数码喷墨打印, 95×63.5cm,2011-2012,图片由艺术家及香港刺点画廊提供
曾家伟,《天台》,数码喷墨打印, 95×63.5cm,2011-2012,图片由艺术家及香港刺点画廊提供
曾家伟,《内部结构5》,LED灯箱、灯片 90×69.7×8cm,2017
曾家伟,《内部结构5》,LED灯箱、灯片 90×69.7×8cm,2017
劳丽丽作为一个社会实践者,在近年香港房地产商进行土地扩张的新界区域长期从事着农作物种植。她的录像作品常以土地、植物和自然为题材,营造了一个美丽光鲜、轻松却虚假的社会现实。艺术创作与土地耕种成为了她在集体困境中的投身之处,也是她持续进行土地抗争和思考田园生活虚伪本质的现场。
劳丽丽,《飞天潜水艇》,单频道录像,彩色、无对白、中英文字幕,9分40秒,2017
劳丽丽,《飞天潜水艇》,单频道录像,彩色、无对白、中英文字幕,9分40秒,2017
劳丽丽,《天气女郎—Halo Daisy》,单频道录像,彩色、粤语、英文字幕,6分33秒,2016,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劳丽丽,《天气女郎—Halo Daisy》,单频道录像,彩色、粤语、英文字幕,6分33秒,2016,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杨沛铿的创作是极度私人化的,他的摄影作品捕捉了个体依附于都市生活时的无力与郁结。无论是被植物所遮蔽的公园露宿者,还是香港元朗街市的无人时刻,艺术家提供了一个看似浪漫情调、实则滥情化的观看方式。
杨沛铿,《公园看更》,收藏级喷墨打印, 42.3×62cm,2015
杨沛铿,《公园看更》,收藏级喷墨打印, 42.3×62cm,2015
杨沛铿,《晚上的大桥街市》,收藏级喷墨打印, 80×120cm,2010,图片由艺术家及香港刺点画廊提供
杨沛铿,《晚上的大桥街市》,收藏级喷墨打印, 80×120cm,2010,图片由艺术家及香港刺点画廊提供
邝镇禧的创作有意地隐藏了创作过程中的激烈行为,他为观者设置了明确的感知障碍,以物质本身的脆弱与中间性来反观信息获取的困难。就如雕刻在透明玻璃上的胶带黏合的纹路,或是在黑暗时刻敲击铁板所留下的斑驳凹陷,无效但仍持续进行的矛盾状态以一种“去文本”方式处理视觉空间的结构。
邝镇禧,《虚构的事》,雕刻强化玻璃、铝制结构框架,尺寸可变,2017,图片由艺术家及香港安全口画廊提供
邝镇禧,《虚构的事》,雕刻强化玻璃、铝制结构框架,尺寸可变,2017,图片由艺术家及香港安全口画廊提供
邝镇禧,《Blink》,单频道录像、非同步声音,33分钟,2016
邝镇禧,《Blink》,单频道录像、非同步声音,33分钟,2016
展览“今天应该很高兴”所构建的美丽、脆弱的视觉呈现,试图传达的是都市繁荣假象下被隐藏与搁置的困境,以及个体身处其中的不稳定与焦虑。无论是投身其中或是保持距离,他们的创作就如同在平坦大地表面探寻深沉缝隙,都可见其在面对固化的社会结构时仍迫切地寻求有效路径的多样面貌。
泰康空间 此时此地,个体实践何以为继?
 “家中的摄影班:星期五沙龙1977-1980”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18
 “家中的摄影班:星期五沙龙1977-1980”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18
当天同时开幕的还有空间一层文献性质的展览“家中的摄影班:星期五沙龙1977-1980”,该展览通过珍贵的摄影作品、书籍著作、拍摄日记、摄影器械、影像采访等资料的梳理展示,向观者讲述了1970年代末以狄源沧为主导的摄影“业余爱好者”们的实践和教育历程,借以重看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年轻摄影爱好者如何在私人空间默默探索,试图冲破已被工具化的各种设限,发掘摄影媒介的种种可能。
“还原”家里内部展览的形式
“还原”家里内部展览的形式
现场的“暗房”空间
现场的“暗房”空间
1979年5月,“星期五沙龙”在顺义东府村的拍摄活动,狄源沧摄。左起:任曙林、池小宁、王松、范生平、老农
1979年5月,“星期五沙龙”在顺义东府村的拍摄活动,狄源沧摄。
左起:任曙林、池小宁、王松、范生平、老农
据悉,日光亭项目“今天应该很高兴”将展出至10月30日,“家中的摄影班:星期五沙龙1977-1980”将展出至11月17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