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回归 杨少斌《蓝屋》在哥本哈根展出

作者:朱凡 来源: hiart.cn 2013年6月24日 资讯
另一种回归 杨少斌《蓝屋》在哥本哈根展出
2010年,杨少斌的《蓝屋》系列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首次展出。2013年6月22日,《蓝屋》系列受邀在丹麦国家级美术馆——方舟现代美术馆再次呈现。
《蓝屋》系列作品作为杨少斌创作上的转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从早先创作中暴力的红走出,延续了其“后视盲区”中的成像方式,通过对于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反思,选择不同的面孔,参加气候峰会的各国领袖、环境变化而生活受到影响的贫民等,他通过浓郁的蓝色将其链接进入整个空间,如同再现了地球这颗蓝色星球,及所有人共同面对的暗淡及不确定的未来。较之之前“红色暴力”的直接,蓝色的暴力更为隐喻而残酷,指向更加广泛。

“在这个空间里,人物肖像和风景相互渗透。每一张脸都是一个巨大独特景观的一部分;每一个景观都是我们世界的一张脸,我们星球的一张肖像。观看者置身这片蓝色的海洋时,让我们想起一个现实:无限的,迫紧迫的,不可避免的。”时任UCCA馆长的杰罗姆•桑斯曾这样表述。

丹麦方舟现代美术馆总监Christian Gether在中国美术馆2009年的中国当代油画群展中与艺术家相识,他感到了其作品中的无畏之美,他表示“对我而言,杨少斌是总过当代最具实验精神的艺术家之一,他将各种创造可能性付诸于画布之上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描绘社会。”他表示,负责与承担是杨少斌在《蓝屋》中探讨的核心话题。通过构建了一个强权者、弱势者及旁观者同一时刻际遇的空间,不同的眼神传达着责问、宽恕与控诉, 在如此交织凝视的目光下很难再以旁观者自清。这次杨少斌的《蓝屋》系列前往气候大会的举办地——丹麦哥本哈根展出,从某种程度,可以被视为是另一种回归。

杨少斌的新作《华尔街》系列,源自2012年纽约的“占领华尔街”示威运动。杨少斌在早先接受采访时表示,《华尔街》系列从手法上是对《蓝屋》系列的延续,但是人物的面孔被弱化了,场景感中的情绪和冲突感被加剧,与事件本身的连结更加紧密。在画面中加入了PHOTOSHOP中白色的套索工具,杨少斌认为,这种套索工具本身具有极强的暴力元素,可以随意的切割、挪用,借由这种工具在画面中的出现,增加了主观性的判断。《华尔街》系列被策展人长谷川佑子选择参展沙迦双年展,这一系列尚未在国内展出。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