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传承 西南行迹——龙美术馆藏西南当代艺术作品展开幕

作者:朱赫 2017年11月2日 资讯展览
11月1日,西南行迹——龙美术馆藏西南当代艺术作品展开幕在重庆龙美术馆开幕。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宣布:“为支持重庆地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活跃重庆艺术氛围,引导更多观众来龙美术馆(重庆馆)欣赏艺术,培养大众艺术审美意识,龙美术馆(重庆馆)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日起,龙美术馆(重庆馆)当前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希望更多的市民朋友走进龙美术馆(重庆馆),感受一流艺术品的魅力与光华。”
艺术的传承 西南行迹——龙美术馆藏西南当代艺术作品展开幕
艺术的传承 西南行迹——龙美术馆藏西南当代艺术作品展开幕
重龙美术馆(重庆馆)展览“西南行迹——龙美术馆藏西南当代艺术作品展”
重龙美术馆(重庆馆)展览“西南行迹——龙美术馆藏西南当代艺术作品展”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49位艺术家的75件作品,这些参展艺术家,有的出生于西南,有曾在西南求学,有的或长或短的旅居于西南。他们共同点在于都与西南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展览按照历时性顺序梳理西南当代艺术发展历程,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伤痕—乡土—生命流:在转变中生成;第二部分:多元化:在开放中腾飞;第三部分:市场化:在发展中推进。
​罗中立 《春蚕》 220x148cm 布面油彩 1980年
​罗中立 《春蚕》 220x148cm 布面油彩 1980年
罗中立《躲雨的农民》95×130cm 布面油彩  1995年
罗中立《躲雨的农民》95×130cm 布面油彩  1995年
通过展览,龙美术馆希望清晰地向观众呈现西南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历史行迹。这些与西南息息相关的艺术家,从这片土壤中汲取养分,他们中有不少人已经成为驰名中外的并以其中国身份而具有国际性的艺术家。西南——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富集区,正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与延续,在中国乃至国际视野中获得肯定。
​何多苓《乌鸦是美丽的》89.9x70cm 布面油彩 1988年 
​何多苓《乌鸦是美丽的》89.9x70cm 布面油彩 1988年 
​程丛林《取水》143x115cm 布面油彩1991年
​程丛林《取水》143x115cm 布面油彩1991年
​高小华《人物》 52×37cm 纸板油彩 1990年 
​高小华《人物》 52×37cm 纸板油彩 1990年 
区域艺术成为国家主流艺术,在中国乃至西方艺术史上并不鲜见。五代时期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中心,并且由西蜀以及南唐设立的国家画院制度影响贯穿整个宋代。西蜀王氏(公元八九一—九二五年)和孟氏(公元九三四—九六五年)的画院中集聚了不少名家。擅长宗教人物画者最多,肖像画和罗汉像较突出,其次,花鸟画也较山水画为盛。著名画家很多父子相传。例如:高道兴、高从遇、高文进、高怀节、怀宝等四世,黄筌(兄黄惟亮)、黄居寀等,赵公祐、赵温 其、赵德齐祖孙,阮知诲、阮惟德父子,杜子瓌、杜敬安父子,蒲师训、蒲延昌父子,常粲、常重胤父子,丘文播、丘文晓、丘余庆兄弟父子,张玖父子,赵德玄、赵忠义父子等。在五代最重要的画家行列中,西蜀的黄筌、黄居寀父子有突出的地位。他们主要的贡献是在花鸟画方面。黄居寀在北宋初期参加北宋画院成为中心人物,和他有同样重要地位的还有人物画家高文进。
周春芽《黑根一家—男主人和女主人(2幅)》190×260cm 布面油彩 1995年
周春芽《黑根一家—男主人和女主人(2幅)》190×260cm 布面油彩 1995年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150x150cm 布面油彩 1998年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150x150cm 布面油彩 1998年
​张晓刚《草原组画:晚风》78×95.3cm 布面油彩1984年
​张晓刚《草原组画:晚风》78×95.3cm 布面油彩1984年
而在文学方面,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也极大的影像了诸如柳永,晏几道,李清照等宋朝诗人的风格。
在当代,因为行政区的划分,重庆成为直辖市,而从四川省分离出来。但并不影响这一批艺术家被看作一个整体,即使在历史上恭州与益州也存在较远的距离,但从地域语言、风俗、性格上来说,他们仍被当作一个整体讨论。而在中国艺术史中,重庆,这座因为庆贺皇家子嗣封王并登基大宝,以庆贺为名义更换名称的城市,因为区域性的美术学院设置在此处,而吸引了大批附近省份的优秀学子。从抗日战争至国共内战,重庆作为中国临时的首都存在了八年时间,美术学院正是在这一时期创立,并在他的初期成为中国唯一的在中央政府控制区域的美术学院。即使当代艺术领域年纪最大的也不会存留陪都时期的记忆,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在改革开放后川军的崛起。而川军的名号依旧来自于和陪都历史颇有渊源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个贡献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的地区,无疑支撑了整个中国的命运。
而在当代艺术领域,“西南”不仅是一个地域名词。近四十年来,活跃的艺术创作使得“西南”占据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半壁江山,同时,也将中国当代艺术带上国际舞台。“伤痕艺术”与“乡土绘画”,“新具象”与“生命流”、“新伤痕”、“青春残酷系列”、“卡通一代”,西南涌现了许多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这些接连不断在当代艺术领域引人瞩目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使西南从偏安一隅的历史角落跻身为中国当代艺术重镇。
​毛旭辉《圭山组画——山羊》 84×95cm 布面油彩1986年
​毛旭辉《圭山组画——山羊》 84×95cm 布面油彩1986年
叶永青《画鸟》 100×80cm 布面丙烯2010年
叶永青《画鸟》 100×80cm 布面丙烯2010年
​叶永青《逃逸的困惑》133x126cm 布面综合材料 1989年
​叶永青《逃逸的困惑》133x126cm 布面综合材料 1989年
展览的第一单元为伤痕—乡土—生命流:在转变中生成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最先在中国文学界掀起反思的风潮,继而反思的浪潮扩张到艺术领域,其中又以地处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77、78级学生的创作为代表。罗中立用超写实手法创作了巨幅人像绘画《父亲》,其高度写实的劳动人民形象,一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特定的图像样式,开启了“伤痕美术”的大门。高小华、程丛林、何多苓等人,以朴实的手法展现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与命运。于此同时,《父亲》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引起了80年代乡土题材绘画及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风行,大量西南艺术或外地艺术家深入西南神秘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创作。  西方哲学、文学、艺术于80年代纷纷涌入国门,在文学及艺术领域掀起一股浪潮。受西方现代艺术及创作方法论的影响,周春芽、张晓刚、叶永青、毛旭辉等人表现出明显的表现主义倾向。西南艺术家群体凭借其个人生活经历与少数民族经验为创作的灵感与源泉,所形成的“生命流”绘画占据了85新潮的重要一支。 这些具有前卫色彩的艺术创作,打破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固有的艺术思维。
庞茂琨《女孩》111×86cm 布面油彩 2004年
庞茂琨《女孩》111×86cm 布面油彩 2004年
张小涛《没有头颅的行走(双联画)》180×120cm×2 布面油彩1995年
张小涛《没有头颅的行走(双联画)》180×120cm×2 布面油彩1995年
谢南星《十个自扮像:羽翼》155×135cm  布面油彩   1997年
谢南星《十个自扮像:羽翼》155×135cm  布面油彩   1997年
展览的第二单元为多元化:在开放中腾飞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当代艺术的走向,于此同时,伴随着国门逐步打开,当代艺术从少数国人的视野中走向国际平台。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出现在第二十二届圣保罗双年展上,随后的该系列作品在拍卖场的表现屡屡拨动着全球藏家敏感神经。周春芽深受德国表现主义影响,陆续创作了《绿狗》系列、《桃花》系列。  社会的持续开放,使得在学院生活的艺术家亦开始活跃,四川美院师生中的前卫性创作由于批评的推动而新人辈出。庞茂琨、张小涛、谢南星等任教于川渝地区的艺术家从自身生存经验与切身感受出发,在艺术道路上独辟蹊径,踏实地践行着自己的艺术理想。
高瑀《向未来宣誓(3联)》330×141.8cm×3 布面丙烯 2010年
高瑀《向未来宣誓(3联)》330×141.8cm×3 布面丙烯 2010年
​李姝睿 《光88 》  200x300cm 布面丙烯2009年
​李姝睿 《光88 》  200x300cm 布面丙烯2009年
展览的第三各部分——市场化:在发展中推进 新千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艺术市场的突飞猛进,在2008年到达顶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美术馆、画廊经营模式日渐成熟,艺术投资成为一种新的投资形式逐渐被人所知晓与接受。  70后、80后艺术家的成长经验催生了“卡通一代”艺术,成为拍场新秀在大放异彩。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陈可、高瑀、郝朗等一批在充斥着漫画和电脑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凭借自身的视觉经验,运用简单浅显的图式建立起艺术有效介入现实的途径。“卡通一代”所构建的简单直接的思维方式,与以往精英艺术大相径庭,这种更符合大众经验的模式,在社会的更替中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陈可《直到世界尽头NO.1》50x50cm 布面油彩 2006年
陈可《直到世界尽头NO.1》50x50cm 布面油彩 2006年
郝朗《金鱼王子》140×200cm 布面丙烯 2009年
郝朗《金鱼王子》140×200cm 布面丙烯 2009年
展览疏理的学术脉络非常清晰,是近期不可多得的优秀展览。2011年以2875万元成交的何多苓、艾轩的《第三代人》,同年以3048万元成交的周春芽的《剪羊毛》;2012年以1380万元成交的何多苓的《乌鸦是美丽的》;2013年以3883万元成交的罗中立的《春蚕》等等价值不菲的作品同时亮相成为重庆艺术界的盛世。而对于艺术家而言,作品重回重庆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藏家收藏艺术品,对他们而言通常是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画作,而这次龙美术馆展览也让许多艺术家重新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旧作。而更为重要的是,展览将免费针对所有重庆市民开放。正如王薇所说,将展览开放是为了更多人能欣赏到优秀的作品,”感受一流艺术品的魅力与光华。”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