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在空间 朱乐耕作品奏响国家大剧院

不同类型呈现的陶瓷作品
“陶瓷”一直被划归工艺美术范畴,具备实用性的同时更不失审美趣味,小的器皿尚可把玩。在当下,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陶瓷如何生发新意,与时代同呼吸,走出“边缘”境地,这似乎是一个正在被解决的问题。今年陶瓷似乎也变得很火热,今日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近期都举办过此类的展览,4月25日中国国家大剧院也精心筹备了一场名为“空间.境像”的展览,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国家大剧院主办,奉上了国内知名陶瓷艺术家朱乐耕近些年的创作。

埋头苦干的牛

讨喜的牛

水墨效果

密集恐惧症患者请绕行

虔诚、心无一物,静中参悟人生,观照内心
本次展出的作品超出了寻常意义上的陶瓷艺术品,涵盖雕塑、壁画、装置等类型,作品东方韵味十足,风格清新、极简,以莲为题创作的一组栖于墙面的金色作品是禅意浓浓,另有白色瓷板上温婉的睡莲,有以“牛”为思维的落脚点的憨态可掬的雕塑,有在草原休憩的古风古韵的马等等。在现场,十位身着彩衣的高挑女子穿行于作品间,堪称一道美丽的风景,服饰飘逸,图案与作品中的元素并无二致,经介绍才得知,这是以朱乐耕作品《五彩云》为蓝本设计的服装,一位古典女子在彩云间的弹奏更是如歌如诉,这些艺术衍生品、流动于展厅的艺术品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对展览小细节的布置花了一些心思,对作品本身也进行了足够深的挖掘,作品变得饱满立体。

模特飘逸的彩衣是以作品《五彩云》为原型

《五彩云》同古典音乐联手演绎“空间”

造型比较有特点

上一组作品的某一处细节

禅味

独立成画
上周四(4月17日),朱乐耕创作的两幅大型陶瓷壁画《生命之绽放》(350平方米)和《天水之境象》(120平方米)在韩国济州岛肯辛顿济州酒店落成,同时,“建筑空间中的东方情境思考——朱乐耕当代陶艺展”也于当天开幕。本次在国家大剧院展出的作品之外,还包括了以影像及视频形式展出的济州岛展场中的大体量作品。

韩国展览的视频资料

韩国展览的图像资料

韩国展览的图像资料
陶瓷艺术是人工与天工的完美合一,作品栖身国家大剧院可谓一场来自古与今的对话,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交融,作品打破传统展示空间的束缚,走出展厅,在户外公共空间自由呼吸,参与空间并打造新的空间,亦如可游可居的中国山水画,观者自动转换为“画中人”。
作品《颂》塑造的是一群歌唱的人群,放置在国家大剧院似乎颇为合适,最终这里也成为了它的永久归宿——被大剧院永久收藏。

被国家大剧院收藏的一套作品《颂》

当农耕文明遭遇现代文明
朱乐耕说,他喜欢选择马和牛为创作素材,比如“牛”,它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典型符号,他希望借以探讨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联,陶瓷是一门关于土与火的艺术,陶瓷在当下是可以拥有更多角色的,比如参与到公共艺术的范畴,与建筑、与空间可以是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的,尤其将它们放置在国家大剧院这样一座由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现代建筑中,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对话,而且也是对东方文化转型的一种思考。

艺术家朱乐耕
据朱乐耕透露,他还将参加今年11月或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东西方陶艺对话”群展,届时将有来自国际陶艺界的四位艺术家切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