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 王易罡个展“无法”开幕空间站
5月21日,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开始。王易罡在空间站的个展“无法”也如期拉开序幕。本次个展是抽象“老炮”、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馆长王易罡近年来的抽象系列作品。
王易罡个展“无法”现场,王易罡(中间)、策展人付晓东(右二)与嘉宾
王易罡1961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他的创作源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的、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主观情感、反对传统客观再现的表现主义运动,以大胆的色彩,强有力的笔触,放弃画面的和谐,追求夸张、变形、破坏而闻名。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抽象表现主义(也称为纽约画派、行动画派)作为美国第一个艺术运动,结合了抽象和表现主义的共同特征,反对制造幻觉的具象绘画、反对传统的美学和逻辑,强调艺术中的自我表现和纯粹性观念,它与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学派(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包豪斯)都有呼应。
展览现场
但是王易罡的创作并不是直接对抽象表现主义的挪用: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诞生、发展的背景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后对既有文明的破坏的影响,彼时人的本能作用被重新唤起,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出也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一理论解释了这种包含了人类共同记忆的无意识是如何成为当时人们构造神话、哲学和科学的原动力的。而20世纪8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却失去了这种上下文的关系,中国刚刚经历“文革”、步入改革开放,抽象表现主义引进中国既切断了与西方历史传承,也与东方文化保持一种疏离的关系,正如展览前言中所述“在借鉴日本书道”等东方文化的同时继续向前发展”。
《抽象作品S49》100x100cm布面油画2017
《2014抽象作品w20号》 145x130cm 布上油画 2014
《抽象作品S57》240x180cm布面油画 2017
《2014抽象作品w22号》 145x130cm 布上油画 2014
王易罡的作品既有西方艺术的抽象表现主义精神,又有东方艺术的禅宗精神。他试图创立一种基于自身经验的抽象艺术形式,在创作方法上坚持绝对的独立,“希望在破坏中寻找秩序”,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如此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挑战。在批判中建立或者重生,对他来说绘画的过程实际上也已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艺术家必须不断寻找更能准确表达内心世界的技术和语言,在偶然中遇见必然,批判已有的秩序,在与物质世界的对话中寻找和自身精神世界的准确契合点。
《2015抽象作品z32号》 300x240cm 布上油画 2015
《抽象作品Z19》100x80cm布面油画2015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