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最大规模个展亮相唐人 延展物性的“物墟 · 象浑”
5月10日,艺术家胡伟的最新个展 “物墟 · 象浑”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二空间同时开幕,展览由皮道坚、鲍栋联袂策划,是迄今胡伟最大规模的个展,亦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拓展当代艺术之本土性研究的一次重要实践。共展出艺术家综合材料及装置作品40余件(套),作品时间跨度十余年。这亦是笔者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看到过的,开幕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展览了。

“胡伟:物墟 · 象浑”,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

“胡伟:物墟 · 象浑”,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二空间


《海礁3》 180×90cm×10 木质构造、宣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金银粉、金属渣 2019

胡伟装置作品

胡伟架上作品
胡伟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85年他创作的《李大钊、瞿秋白、萧红》获国际青年美展金质奖,1987年由国家教委公派赴日,随东京艺术大学校长平山郁夫教授从事中日美术比较与古代绘画保存修复研究。除了艺术家之外,胡伟还有另一个身份:前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综合材料绘画与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这个含金量极高的身份,不难解释为什么此次展览开幕能汇聚如此大批的观众前来捧场。

《书卷3》 200×200cm 木质构造、宣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金银粉、金属渣 2014

《书卷1》 244×122cm×12 木质构造、麻纸、麻布、宣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箔、金属渣 2015-2018
尽管身份是“体制内”的,但胡伟的创作无疑是当代性的。他从中国传统绘画出发,将传统的水墨媒介拓展至综合材料领域,又将技法层面的媒材升格为本体层面的“物性”,最终在当代创作中完成了对中国美学传统的深层次连接。

《书卷2》 90×360cm×20 木质构造、宣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金银粉、金属渣 2012-2018

《书卷4》 220×200cm 木质构造、麻纸、麻布、宣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箔、金属渣 2015
正如展览标题“物墟 · 象浑”,现场也从“物”“象”两个层次对胡伟的创作进行探讨。胡伟擅用不同材料,如宣纸、水墨、矿物质颜料、金属、陶、木、贝壳、蚕丝、棉、麻等,他不遗余力地延展着物原本的属性,并乐在其中地对中国古典诗学范畴“雄浑”进行当代演绎。皴皱的作品表面之下,是胡伟用各种材料塑造的“乾坤”:如丘陵,如沟壑,如银河,如包罗万象的宇宙……它们来本是不同的材质,来自于不同的形成过程,却在胡伟的塑造下,拥有了一个全新的命运。

《迹》 244×122cm 木质构造、麻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金银粉、金属渣 2018

《黄山云雾》136×490cm 宣纸、墨、矿物、植物颜料、蚕丝 2015

《古裂—蓝》 54.4x40x5.6cm 木质构造、麻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箔 2002

《秋韵》 276 × 378cm 宣纸、墨、矿物、植物颜料 2018
展览从5月10日持续至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