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的持续追问——袁运生《生命的赞歌》在站台中国开幕

编辑:程玲 2019年11月17日 资讯展览
站台中国展览“袁运生——生命的赞歌”
站台中国展览“袁运生——生命的赞歌”
对生命的持续追问——袁运生《生命的赞歌》在站台中国开幕
对生命的持续追问——袁运生《生命的赞歌》在站台中国开幕
11月17日,站台中国本年度最后一个展览——袁运生《生命的赞歌》开幕。本次展览从袁运生先生数十年对生命意志和历史传承的创作线索中,精心挑选了20余件经典作品,集中呈现艺术家以个人的实践回应中国步入全球化的另一种选择和立场。
艺术家袁运生
艺术家袁运生
势象空间负责人李大钧、站台中国负责人陈海涛
势象空间负责人李大钧、站台中国负责人陈海涛
曾几何时,我们对于全球化的期盼是那么的强烈,也是那么的迫切,但当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之后,我们却也在经历过全球化的福祉之后重新反思和重新思考全球化带来的利弊。艺术家作为一种视觉情感的传递者,用自我的艺术方式,也在呈现对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
对生命的持续追问——袁运生《生命的赞歌》在站台中国开幕
对生命的持续追问——袁运生《生命的赞歌》在站台中国开幕
袁运生作为很早就走出国门的艺术先行者,对于西方艺术尤其是以纽约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更为直观和切身的感受,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不难看到西方艺术流派对他的影响和启迪,诸如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流派。但是作为同样深受东方传统美学影响的袁运生,在对西方艺术的接纳和学习时,却呈现出了有别于西方文化体系的东方性,比如对于线条的使用,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中国传统书画的影子,而这种影子最终也演变为以传统笔墨为材质的现代性创作和思考。
对生命的持续追问——袁运生《生命的赞歌》在站台中国开幕
对生命的持续追问——袁运生《生命的赞歌》在站台中国开幕
在袁运生的水墨作品中,材料的传统并未成为其当代性表述的制约,相反,在对材料的当代性探索中,艺术家巧妙的将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特质加以改良,进而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此外,相比于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习惯,袁运生的方式更具创造性,他将多件独立作品的再组合和再创作方式为水墨材料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让水墨超脱于材料本身,塑造了当代语言体系中的新方法。袁运生说他相信,“当我们真正研究了古代艺术之后,再回味现代艺术之所追求,也许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也许认识到现代艺术的追索与我们在本质上相去并不很远,并且从中可以得到必要的启示。”这种结合有内在的合理性。就此,袁运生并不是在改造水墨,而是激活水墨,让水墨这种传统形式和现代艺术共振。
袁运生《 殉道者》198 x 188 cm 墨、麻布 1981 
袁运生《 殉道者》198 x 188 cm 墨、麻布 1981 
袁运生《狂想曲》180 x 291 cm 纸本水墨 1991-2015 
袁运生《狂想曲》180 x 291 cm 纸本水墨 1991-2015 
袁运生 《对话》 135 x 205 cm 纸本水墨 综合 材料 1991 
袁运生 《对话》 135 x 205 cm 纸本水墨 综合 材料 1991 
袁运生 《女人和愚公》 136 x 136 cm 纸本水墨 1991 
袁运生 《女人和愚公》 136 x 136 cm 纸本水墨 1991 
艺术家水墨材质的作品中遍布画面上的曲线,使得画面有一种并不严谨的节奏,画面并没有完全失控,画面并不是杂乱的墨的任意堆砌和点缀;同样,这难以预料的拐弯的曲线,使得画面充满偶然,意外,感性——这正是力的不可预测的轨迹,这是画面剧烈动荡的根源。这动荡是线的摆动,也是力的强弱之间的动荡。在这些绝对的力的动荡之中,美和丑隐没了,意识形态和政治隐没了,利益和纠葛隐没了,历史和现实也隐没了;剩下的唯有强和弱的对抗,唯有力的竞技,唯有身体的破碎和缝合——也许,这就是纯粹的生命本身。这就是生命的内在性。我们用德勒兹的说法就是,“一个单一生命甚看上去没有任何个性,没有任何其他使其个性化的伴随状态-----这种内在生命就是力,就是快乐”。
袁运生《象与形之二》 175×190cm 纸本水墨 1990-2016 
袁运生《象与形之二》 175×190cm 纸本水墨 1990-2016 
袁运生 《早春》180 x 180 cm 油蜡、色彩、 蛋、墨、麻纸 2000 
袁运生 《早春》180 x 180 cm 油蜡、色彩、 蛋、墨、麻纸 2000 
袁运生 《天籁之歌》150 x 250 cm 纸本水墨 1990 
袁运生 《天籁之歌》150 x 250 cm 纸本水墨 1990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7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