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归来 应天齐废墟中的人文关怀
继去年8月份亚洲艺术中心为应天齐举办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世纪遗痕与未来空间”个展的行前展之后,4月27日,这批熟悉的作品再次回到北京以“废墟之殇”的主题重现。不同于威尼斯之行,回归后的作品在呈现和表述上更加完整,但唯一不变的则是应天齐对于建筑和人文的关怀。
源自芜湖古城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思考,应天齐长期以来关注废墟文化,尤其是世纪之交的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拆迁现场和建筑工地,带来废墟和不便的同时,也将记忆、文化、传统摧毁。装置作品《囚》将沙发、书桌、玩具等废墟置于巨大的铁笼中,其中更有记载芜湖生活旧景的视频播放,被钢筋水泥禁锢的现实与文化直指当今中国社会。《砖魂》以芜湖废墟中的残砖粉末塑造,复制并放大最后一块刻有“西递节孝祠”的古砖,最终形成的巨大体量暗示了化为废墟的不只是建筑,更是传统的陨落。
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的《日记装置》串联了所有作品和形成思路。应天齐曾亲自参与到芜湖的旧城改造项目中,但是当面对无法阻止的城市化脚步时也只能是悲怆和无奈,日记中的改造方案和理想项目注定无法实现。当然,这也解释了应天齐为何从版画创作跨越至材料绘画和装置创作来表达以村落建筑为基础的人文关怀,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完整的内心思考基础。与《日记装置》相辅相成的影像作品《自诉》则更是道出了艺术家批判政治意识形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与展览开幕同时,包括彭锋、贾方舟、邱泽奇、杨卫、方振宁等跨越多个艺术领域的学者参与的“应天齐废墟之殇作品研讨会”就应天齐的创作方式、关注角度、艺术地位等进行了多角度发言,并一致认为对城市发展和文化遗存的保护应当引起关注,而应天齐通过艺术创作将这一命题再度加深。
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的《日记装置》串联了所有作品和形成思路。应天齐曾亲自参与到芜湖的旧城改造项目中,但是当面对无法阻止的城市化脚步时也只能是悲怆和无奈,日记中的改造方案和理想项目注定无法实现。当然,这也解释了应天齐为何从版画创作跨越至材料绘画和装置创作来表达以村落建筑为基础的人文关怀,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完整的内心思考基础。与《日记装置》相辅相成的影像作品《自诉》则更是道出了艺术家批判政治意识形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与展览开幕同时,包括彭锋、贾方舟、邱泽奇、杨卫、方振宁等跨越多个艺术领域的学者参与的“应天齐废墟之殇作品研讨会”就应天齐的创作方式、关注角度、艺术地位等进行了多角度发言,并一致认为对城市发展和文化遗存的保护应当引起关注,而应天齐通过艺术创作将这一命题再度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