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术馆打造“向阳的意园”
6月1日,由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主办、赵力担任策展人的“向阳的意园”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开幕,展览筹备时间达一年之久,共展出向阳2010年从纽约回国后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包括一组装置及一系列平面作品,完整地呈现了向阳近年来的探索与思考。
仅布展向阳就花费了三天三夜的时间,他希望带给观众一个活的空间,观众与作品可以互动产生更丰富的故事,更准确地探讨作品与空间、建筑的关系。空间主展厅的大型装置颇具视觉震撼力,不久前曾在本届艺术北京展出的船在展厅中被高悬而起,与《非常建筑之意园》并置更显层次感、更灵动,“船上方的空间是流动的,这样留给观众无限的意象空间,我尊重每一位观众,他们可以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而这也构成我作品的重要部分”,向阳说,这是一个平台,观众可以在这里做梦,梦的内容很重要。

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赵力、高鹏、艺术家妻子及艺术家向阳、余丁
谈到本次展览的由来,赵力介绍,在几年前798圣之空间的展览上他与艺术家向阳做过一次访谈,“有意思的艺术家是值得关注的,向阳对艺术创作很执着,观察力很强并且有自己的观点,经过五年时间的关注便有了这次大型的展览”。
艺术家在今日美术馆的空间中进行再创作,作品涵盖平面、立体、空间等各种方式,在现场,策展人赵力向观众详细介绍每件重要的作品。主空间的一组装置作品HOLD住了今日美术馆同样大体量的主空间,意园的“造境”在此完成。之后的空间则是架上与平面作品为主,空间的尽头是一件小装置,它衔接并回应了主空间,依此观展路线可循得令领悟艺术家作品中的包容性及丰厚内涵。《第二形态》乍看形似一棵棵烧焦的树,实则是以貂皮包裹的一株株古树,这是艺术家对人与自然、世界的认识。《非常建筑之意园》结构主义的建筑中伴有传统山水画的图像及中国古典家具的古朴造型,作品充满互动性,变得可居、可游。《进化中的尘埃》系列是艺术家对现实、历史的思考,他在木板上雕刻出具体形象,痕迹或尘埃被封存进塑料袋展示于图像下方,言说的是世界在发展中被粉碎、沉淀,进而变得有意义。作品《进化中的尘埃#1》便是艺术家对历史的追问:“历史有创造者吗?”有一件小装置很特别,它名为《向阳的花》,是向阳送给妻子的“戒指”,当时初到纽约的向阳生活困窘,他完全以手工的方式用砂纸打磨了一段养骨,并自学刺绣作出一朵花,时间及情感嵌入作品中,这件作品可以读出艺术家对生活的态度及对亲人的真诚。
向阳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后居纽约多年,其作品极具观念性强又有浓厚的中国情节,正如他所说,“中西文化之间并不矛盾,可以探讨其融合的可能性”。《非常建筑之意园》和船都是将中国古典家具拆解后重构而成,据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介,《非常建筑之意园》在卡塞尔文献展展出的172天之内,空间内举办过无数场party,到访过各式各样的观众,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甚至有一位女孩在建筑内居住了三天三夜。在户外无论风吹日晒雨淋,作品的丝线都没有一根断裂,也足见艺术家对待作品的严谨。

可居可游的作品《非常建筑之意园》

作品细节,刺绣的丝线拉伸了山水画的平面空间

悬空失重的船

形似枯树

从当下看历史,另一端则由是历史回到当下

饱含深情的《向阳的花》

策展人赵力现场导览

作品细节

作品描绘的是在美一架飞机失事,作品的思考指向事件及历史
向阳表示在未来他将进行大型户外装置的创作,以改造的方式与公共空间发生关联,作品的方向与人的未来相关,比如去沙漠,将现代科技融汇艺术家的人文情怀,使沙漠变得温暖、可居。
展览持续到本月15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便是在展览期间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向阳主讲的“向阳的艺术课”、赵力主持的有关策展实践的讲谈会、中国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总监马学东主持的当代艺术收藏的活动、以及赵力主讲的名为“如何成为职业艺术家”的专业课程。
展览开幕当天并没有画册的发放,赵力解释道:“展览的闭幕式将有画册出版,记录展期内在今日美术馆空间内发生的一切,展览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与结束,同时完整地诠释’向阳的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