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宪基省谷美术馆回顾展 二十年的反逻辑

作者:史伟 2015年3月20日 资讯展览
崔宪基,这个名字在国内艺术界并不陌生,他曾于2013年在马奈草地美术馆及元典美术馆等机构举办个展;在韩国甚至国际,因着其独特成长经历、朝鲜族身份带来的对个体、艺术的理解,在创作上也有别于韩国本土艺术家。艺术家创作历程演变之外,其作品涉及到朝鲜民族性、北朝鲜与韩国的国际关系、中国与国际背景下的反观等多重社会问题。3月19日,崔宪基个展在韩国首尔省谷美术馆开幕,展览筹备近两年之久,回顾性地推出艺术家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二十余年来创作的四十余件代表作,作品类型涉及油画、综合材料、雕塑、大型装置等,部分作品借展于韩国各艺术机构及藏家。此展为该馆2015年首个展览,也是省谷美术馆2009年启动的“中坚艺术家聚焦照明”项目之一环。
展览开幕式嘉宾
展览开幕式嘉宾
崔宪基,一个样本,一部朝鲜族历史

展览由前三星美术馆资深元老级策展人朴天男担纲策划,在开幕当天他对崔宪基艺术创作加以详细阐释,并对作品选择及策展思路予以分享。基于崔宪基个人身份的复杂及多元,展览结构以艺术家对自身定位、艺术创作定位及作为艺术家的使命的多重思考为主线,辅以崔宪基创作以来各时期不同艺术风格及艺术面貌的代表性作品分版块线索清晰地呈现。“崔宪基作品具备的唯一性,与其独特也复杂的身份及人生经历相关联,这一点有别于韩国艺术家。”
1994年油画作品《自画像》
1994年油画作品《自画像》
装置影像作品《雪国摇篮曲》
装置影像作品《雪国摇篮曲》
回顾展的作品分列至美术馆1、2馆的五个楼层空间进行展示,1号馆入口右边的第一件作品异常醒目,此一组三件创作于1994年的抽象油画作品《自画像》曾展于中国美术馆,特殊之处在于作品的每次展示崔宪基都将邀请到场嘉宾用马克笔签名,这也突破常规意义上“艺术及作品是艺术家本人亲自一次性完成”的概念,崔宪基认为每一次创作都是作品的重生与延续。荧光笔迹、薄雾般的轻纱、将草书抽象物化相结合和的大型声音装置影像作品《雪国摇篮曲》创作于2004年,借着父亲为孩子唱朝鲜民族人民都会哼唱的摇篮曲,表达朝鲜与韩国作为同一民族分裂后渴盼统一的愿景。开幕当天,作品中原声的演唱者也出现在了现场。布面油彩、硅胶为材料的作品《六方会谈》画面色彩明快,人物形象及情态夸张,这些背后却是并不轻松甚至令人头疼的政治话题。
 

作品《六方会谈》
 
作品《六方会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大型装置《红太阳》
大型装置《红太阳》
作为成长于吉林长白山的雪国之子,崔宪基在一系列抽象布面油画借由家乡的景致与风物言说着对于家乡的爱。狂草的笔触、肌理、不同类型作品中透出的质感,以及后来尝试硅胶等综合材料的一系列实验作品、以红与黑两色轻纱为材冲破画框挑战绘画本身的实践、将创作彻底摆脱二三维空间的马列毛为主角颇具视觉震撼力的大型装置《红太阳》、直到2015年充满幽默的以全裸形象出现的雕塑《打坐的蒙娜丽莎》,崔宪基在二十余年间构建出其独特且系统化的艺术语言。
2007年综合材料作品《逐月》
2007年综合材料作品《逐月》
2010年综合材料作品《水墨NO.5》
2010年综合材料作品《水墨NO.5》
展览研讨会中熟悉崔宪基艺术的中韩两方评论家对其艺术进行多角度剖析。正如邓平祥所概括,崔宪基是艺术之子、文化之子、历史之子。他的艺术创作影响也见证着整个朝鲜族的命运。高岭着重讲了世界范围内民族对立、不同民族间文化差异及政治权利之间的博弈、以及意识形态对于人们个体成长所产生的影响等。
展览现场,王华祥与批评家高岭在作品前交流
展览现场,王华祥与批评家高岭在作品前交流
薄纱包裹画布,消解掉名画 2007年作品《无题》
薄纱包裹画布,消解掉名画 2007年作品《无题》
反逻辑

在创作初期,崔宪基对自我产生怀疑,并以抽象的形式进行创作。市场主导艺术成为趋势之后,他再次困惑并提出质疑,在盲从艺术市场与追随艺术家内心及艺术本质之间纠结,作为一种拒绝,他反对绘画的固有定义及创作方式,摒弃油彩、丙烯等常规材料,选择纱、硅胶等绘画之外的媒介,作品画面并不唯美,也不具有任何装饰性,画面中颇具辨识度的“6x9”未必等于54,那是他对当下生活中面对的诸多唯一性答案与经验的讽刺嘲讽与指涉。此外,无论是绘画、空间作品及装置,尖锐有力动势感强的黑色线条成为中心。崔宪基创作草书、研习书法十余年,也是后来才感悟到线条的造型很像象征生命的精子,简洁犀利的线条内蕴着艺术家对生命、艺术的敬畏与反思。
四周为《古典外框》系列作品
四周为《古典外框》系列作品
2007年作品《太阳系列-白》 有力的线条冲出画框
2007年作品《太阳系列-白》 有力的线条冲出画框
对于崔宪基而言,幼时成为艺术家的梦想早已实现。他成长的过程、对生活的切身体悟以及对艺术的探求令他明白:艺术本身没那么简单。艺术或艺术创作并非限于画得好的技术层面,于是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疯狂做自己,创作对他的吸引力在于那些说不完的故事,他享受这一过程,“幸福”和“有价值”是他对此简单直白的诠释。借此二十年回顾展,崔宪基在整理、感受、沉淀。有人说,他的作品过于庞杂、涉及多种艺术形式,实质上,他超前的思维,不断在否定、批判与不满中前行,同时选择另外一种逻辑,这种逻辑或许起初并不符合常理,当某一天他说服自己和他人时,逻辑成立,其创新价值也得以彰显。崔宪基表示,艺术家需要以特别的方式呈现作品并提供给观者,触动对方的灵魂层面。换言之,也便是作为艺术家的使命感。他在多种媒介的实验,是种反抗传统的表达方式,实验过程是在认同艺术家本体的真实性。何为好或者真诚的艺术家,崔宪基认为标准是没有标准,要超越标准,让自己持续追问、保持探求的欲望,同时能够引发观者思考。
2007年作品《被包的肖像》
2007年作品《被包的肖像》
2015新作《打坐的蒙娜丽莎》
2015新作《打坐的蒙娜丽莎》
在紧跟艺术市场风向、潮流趋势与做自己、敬畏艺术之间,崔宪基选择了后者。艺术家几十年拷贝式地批量创作,在他看来是无趣且可怜的,“因为真的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对生活要真诚,创作历程必然不会愉快。”崔宪基追求作品中内在的思想性,这是种超越既定标准的反逻辑,制定规矩的初衷以及规矩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人性关怀的缺失往往成为事实。因此,作为艺术家的崔宪基始终在“反抗”,内心的原初感受及欲望成为他创作的原动力,这也可以解释那些夸张、戏谑调侃的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崔宪基个展将展至5月31日。据馆方策展人Soukyoun Lee女士介绍,省谷美术馆在未来将继续发现并推出中国艺术家的展览。她每年会赴中国考察,她认为中国的艺术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在创作上保持着高度的自信,对自身艺术道路的理解也相对透彻。

相关人物

相关空间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