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首映雎安奇《大字》 碎石幻化出的政治文化浪潮
周五晚上7点半,一行人撩开幕布钻进在3画廊教堂空间,在本打算狂欢的日子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影。
雎安奇《大字》截屏
《大字》是艺术家雎安奇2015年的新作,总长为17分钟。这部影片通过两屏并置的方式,实现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集合。影片从1968年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杰尔巴特展示首个鼠标的视频文献开始,切换到摄影机在新疆戈壁上空的穿行……镜头中的一堆堆碎石幻化出1968年世界各地的政治文化浪潮场景,一些浪潮在开始,一些浪潮被熄灭……
雎安奇《大字》开幕现场,左1为在3画廊艺术总监棉布,左2为艺术家雎安奇
雎安奇1975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祖籍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是中国新一代电影导演和跨媒体艺术家,他在全球参与超过30个国际电影节并获得电影奖项,作品曾于巴黎蓬皮杜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林肯中心展出。2000年,他用过期八年的胶片拍摄完成的处女作《北京的风很大》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成为中国实验电影的里程碑之作。电影作品《诗人出差了》在2015年的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获大奖。从用过期八年的电影胶片拍摄的《北京的风很大》到搁置了十二年才剪辑完成的《诗人出差了》,雎安奇用不同寻常的方式拍摄制作了一些罕见的、具探索精神的低成本影片。在关注现实的同时,他的影片所呈现出的鲜明创造性的形式感在华语导演里很少见。影评人汤尼·雷恩称其为百分之百的电影创造者。
雎安奇《大字》截屏,在地下看到的、看不到的、被遗忘的碎石,随着视角越来越高时,石头也越发清晰。
关于《大字》雎安奇表示,其父母辈因文革来到了新疆。虽然对于出生于此的他来说,革命年代并无对其本身烙下深刻的痕迹,但他却希望回溯这段历史,从更为丰富的角度了解父辈们在踏上这片土地之时所经历的生活环境、地域文化之变。《大字》取材于新疆疆域内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机场航标。“在构思作品的时候,我想要将1968年革命浪潮时期席卷全球的东西方社会的革命建立起一种关系,探讨那个时代政治文化上的共性与差异,从世界的角度对文革年代的中国进行思考。只有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观看,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情。如同影片中对‘大字’的高空航拍和贴近地面的拍摄视角之间的关系,贴近地面即便是离这些大字100公里,能看到的也只是一堆普通甚至被忽视的石头,但是随着镜头逐渐升高,我们就越能够看清这堆石头的本质是什么。”
雎安奇《大字》截屏,探讨1968的革命浪潮和中国的关系。
雎安奇的装置作品《革命》,这一作品,找到了整个展览和在3画廊教堂空间,这座高挑的工业废墟之间的隐喻。
据悉,雎安奇新文献电影展览《大字》将持续至4月18日,新影片《大字2》也正在拍摄当中,预计明年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