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威“过四姑娘山” 让逼真感扑面而来的并不是照片

作者:刘霞 2016年7月9日 资讯展览
史国威魔金石空间个展“过四姑娘山”展览现场
史国威魔金石空间个展“过四姑娘山”展览现场
因为在翻越四姑娘山的时候,高海拔的空气稀薄外加徒步的劳累,在山顶一望无际的高山风景带来的精神愉悦的面前,身体的不适带来逼仄感依然十分强烈,而在日后每次翻阅照片的刹那回想到当下的体会,这种感觉都会从脑后生起带来身体的身临其境的巨大逼真感,但照片始终差点什么。“照片传达的感觉根本不够,也并不真实,而我要用绘画将这种更真实的感觉传达出来。”这大抵就是史国威在魔金石空间的这场名为“过四姑娘山”的个展的由来。
艺术家史国威
艺术家史国威
7月9日,由艺术家庄辉策展的史国威个展“过四姑娘山”在魔金石空间开幕,展出了艺术家于2013年至2016年间创作的10幅作品。在一米开外的空间观看这些作品,是艺术家精心设计构图过的摄影作品,而当你贴近仔细观看,不那么精微的物象边缘,偶尔被留下的绘画笔触以及作品边框处涂抹的颜料又提醒你这是绘画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史国威《门》141×209.5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3
史国威《门》141×209.5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3
史国威《倾斜》 112×241.5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6
史国威《倾斜》 112×241.5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6
生于1977年,先后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摄影专业以及德国多特蒙德摄影学院获硕士学位的史国威对摄影冰冷的机械感和客观性却始终带有抵触,在父辈留下的手绘染色照片中得到启发。他通过柯达C-print洗印技术,先将黑白影像洗印在相纸上,然后通过手绘上色的方式来完成证件作品。于是摄影被史国威称作作品的“前奏”,只是工作量中的1/3,后面还有大量的绘画、上色等的处理。而相纸上色不同于绘画本身的难以操控性,让一件大概一米乘一米的作品大概要花掉艺术家2个月的时间,并且一旦开始绘画就需要一气呵成。
史国威《灰色树林》 138.3×150.6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5
史国威《灰色树林》 138.3×150.6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5
史国威《汗水之旗》155×213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3
史国威《汗水之旗》155×213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3
摄影在艺术家看来是一种非常客观的创作手法,而艺术家需要表达的则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客观与抽象的结合,是艺术家当下创作最大的兴趣点。在艺术家看来:“肉眼对色彩的感知远超过镜头。彩色照片所获得的色彩也远没有自然丰富,并且显得苍白无力。相反通过大脑对拍摄场景的回忆,用认为合适的颜色调和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更加生动和准确。”而在策展人庄辉看来:“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在流行的国际趣味中被夹带而至,传统的如绘画、雕塑、摄影等门类的艺术被迫走向边缘。在面对突变的国际语境时,那些曾经让人们迷恋的手工和技术门类的艺术该如何变通,如何应对?除了“有观念的艺术”之外我们还能够干些什么?史国威作品中的坚守对这一问题做了个人化的应答。”
史国威《沉默之语》108.4×161.5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5
史国威《沉默之语》108.4×161.5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5
史国威《无声的遗物》 60×60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6
史国威《无声的遗物》 60×60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6
而后期的手工处理使作品具有的绘画感也为画面带来完全不同于摄影的一种气质。从2013年开始,艺术家尝试将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运用在作品的前期取景拍摄中,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绘画的平面性的同事,也在画面上营造出了一个可被阅读并富有动感的图像。而在这些看似平静的一片树林,一堆草,一群安静的鸟类标本的画面之下,仔细体会才能感受到艺术家巧妙隐藏在其中的焦灼和不安。比如《稀薄的压力》中,美丽风景和身体的晕眩之间的矛盾,《沉默之语》中禽类的美丽同它们作为标本所包含的死亡的残酷之间的不安等等……都是隐藏在作品的艺术家关注的情绪,而这些在艺术家看来又都来自于某种“事物聚集而积攒得某种某明奇妙的抑制力所产生的集体意识。而这种保留摄影的真实,但呈现给我们的反而是比较陌生东西的状态,也正是艺术家从创作技术到作品内涵中所透露的。
史国威《稀薄的压力》160.5×164.1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6
史国威《稀薄的压力》160.5×164.1cm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2016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21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