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两展并发 一次关于这个世界的自省
10月19日下午2:30,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行了“新倾向:李明个展”与“雨奇晴好——梁慧圭个展”开幕式,并同时宣布了2016年的展览计划。

展览现场
展厅入口处就是韩国艺术家梁慧圭的《有道德的零嘴——轻易与善意》:那是两座由巧克力派堆叠成的塔,分为韩国巧克力派组成的“韩国塔”,和中国巧克力派组成的“中国塔”。这已经不是艺术家第一次将食物元素带入作品中了。梁慧圭表示,自己更关注的是如何呈现这些食物:究竟是未开封,还是已开封、可直接食用?是呈现这批食物的到达状态(未开封),还是离开状态(已开封)呢?

“巧克力派”塔
“雨奇晴好”这个标题自然而然就令人想到北宋词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前两句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梁慧圭表示在以往的展览命名中,更多是根据作品的关键词作为展览名称,而此次一改“关键词总结命名”的方式,暗示出在周遭形式急剧改变的情况下,仍然对世界多元化保持接受的态度。

策展人刘秀仪(左)、艺术家梁慧圭(右)为观众导览

艺术家在驻留新加坡时,使用香料作画。图为用香料创作的月亮

梁慧圭漆画作品

是嵌入?是切割?
这是艺术家在中国的首场个展,现场的作品通常都是混合了各类材料,通过编织、涂漆、撕裂、点燃、悬挂的香料、百叶窗、挂衣架、人造稻草、巧克力派、铃铛、方格纸而成。

人造稻草的编制似乎有一丝异国情调

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件,组成了现场一件件作品
具有重复、堆叠、对称等特征的几何图案也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

对称、几何形都为作品带来一丝理性与逻辑感

作品细节:不同层次、色彩的带有花纹的纸,这种纸多用于银行等机构给私人所发的信函中,以此防止他人在未开封的条件下偷看或盗取心中内容
“新倾向:李明”是UCCA推出的“新倾向”系列的第三个展览。艺术家李明1986年生于湖南,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此次个展中,他将UCCA长廊改造成在地影像装置作品《MEIWE》,这是根据评论人、作家郭娟的一篇文章《人群的出现与消失》而来,在探究几位虚拟人物心理的同时,强调了艺术家对于群体与个体的思考。

艺术家李明(右)
李明在展厅地面直接铺设柏油,将长廊转化为道路,直接和以“跑”为主题的视觉作品进行呼应。“跑”,既可以是公众的,也可以使个体的。

视频作品中参与马拉松的运动员
而在长廊另一端,字母“ME”,在地上水面的倒影中,形成了“WE”的倒影,这也是“我”和“我们”、“个体”与“群体”的隐喻。身处此地还能听到6段病态心理者的自述。

铺满柏油的长廊,两侧的墙上分别有不同的视频投影

走到尽头,“ME”的倒影即是“WE”,并且可以聆听到6位病态心理者的自述
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