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 印度官方的当代艺术是什么形态?

作者:胡婷婷图片提供: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2015年10月25日 资讯展览
开幕式现场,来自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工会主席陈世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瑞杰夫.卢臣、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印度驻华大使康特等嘉宾悉数出席剪裁仪式
开幕式现场,来自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工会主席陈世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瑞杰夫.卢臣、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印度驻华大使康特等嘉宾悉数出席剪裁仪式
10月23日,《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展览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和印度新德里国家美术馆共同主办,印度新德里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瑞杰夫•卢臣(Rajeev Lochan)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共展出39件作品,展品主要来自新德里国家现代美术馆以及艺术家自己的藏品,作品种类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印刷品和新媒体等,参展艺术家包括安珠·多蒂雅、阿伦库玛、阿图·巴拉、白珠·帕森、巴提·克尔等24位。这些1980、1990年代出现的重要艺术家,代表着印度当代艺术的“新生代”。他们关注现实和个人经历,并将其感受融入到艺术实践中,以全新的眼光和思想,运用多样化的、非传统的媒介,富有创造力地诠释了自己的艺术。
酱红色的展墙,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对印度的误解,总觉得展厅有股咖喱味
酱红色的展墙,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对印度的误解,总觉得展厅有股咖喱味
参展艺术家包括:阿伦库玛Arunkumar H.G、阿图·巴拉Atul Bhalla、白珠·帕森Baiju Parthan、阿杜·都迪亚Anju Dodiya、巴提·克尔Bharti Kher、清藤·乌帕迪耶Chintan Upadhyay、伊拉那GR Iranna、吉提斯·卡拉特Jitish Kallat 、曼琼纳斯·卡玛斯Manjunath Kamath 、普佳·伊拉那Pooja Iranna、兰博·卡勒卡Ranbir Kaleka、萨钦·卡尼Sachin Karne、里纳·赛尼·卡拉特Reena Saini Kallat、世芭·莎希Sheba Chhachhi、威尔·蒙什Veer Munshi、玛尼萨·帕瑞克Manisha Parekh、蕾卡·洛薇提雅Rekha Rodwittiya、瑞亚斯·科穆Riyas Komu、赫马·乌帕迪耶Hema Upadhyay、拉维·阿加尔瓦Ravi Agarwal、苏仁德兰·耐尔Surendran Nair、图沙尔·约格Tushar Joag、密苏·森Mithu Sen、哈莎N.S. Harsha。从以上参展艺术家的名单里,实在太难为国内的观众了,完全没有概念,它就好比印度街头随意的一名游客一般。但是好在展览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考试的。值得留意的是,此次展出的24位艺术家的年龄层均为80、90后的新生代,他们关注现实和个人经历,并将其感受融入到艺术实践中,以全新的眼光和思想,运用多样化的、非传统的媒介,富有创造力地诠释了自己的艺术。
Arunkumar H.G (阿伦库马尔) 《午餐》 152.4 × 76.2cm  数码打印  2006
Arunkumar H.G (阿伦库马尔) 《午餐》 152.4 × 76.2cm  数码打印  2006
这也是继今年年初与广东美术馆举办的“眼睛与思想:印度艺术新介入”之后的第二站。说起日韩、欧洲知名艺术家,我们能滔滔不绝,但是谈到印度,我们就词穷了。观众不了解印度的历史,不了解它的当下。因而看到它的绘画时,就会觉得一段新的认知旅程被打开了。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是印度艺术界的“新生代”,他们从1980年代早期开始关注现实和个人经历,并将其感受融入到艺术实践中。现今,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也同中国一样,面临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遭到冲击、农民工进城后难以与城市相融合等问题。此次展出的不少作品,都反映出艺术家们对城市化问题的担忧。
GR Iranna (伊拉那) 《受伤的工具》 185.42 × 119.38 × 68.58cm  玻璃纤维雕塑   2007
GR Iranna (伊拉那) 《受伤的工具》 185.42 × 119.38 × 68.58cm  玻璃纤维雕塑   2007
青年艺术家阿伦库玛从身边的环境生态角度出发,平日会回收废旧木头,他以收集而来的木板为底板,创作出了组画《脆弱的守护者》。作品由4块木板组成,木板上的农民眼神单纯却目光呆滞,因为失去了世代耕种的土地后,他们不知如何生存。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小农户,他们从古至今一直维护着环境以及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如今这个情况已经改变,迫于外力的影响,小农户们作为守护者受到了经济和社会的边缘化威胁。另一件作品《午餐》是《脆弱的守护者》的延续。在印度,许多农场工人为找工作而移民至工业城市。作品关注的是这些工人们在城市里的生活状况及方式。在短暂的进餐休息时间里,他们大多数人站着吃饭。匆匆吃过后,又得接着干活。为了让作品更接地气,既是设计师又是画家的阿伦库玛到工地中同工人们同吃同住了3个月。
Baiju Parthan (白珠·帕森) 《纪念碑》 114.3 × 342.9cm(三联)  3D立体光栅打印(摄影和3D图形)   2010
Baiju Parthan (白珠·帕森) 《纪念碑》 114.3 × 342.9cm(三联)  3D立体光栅打印(摄影和3D图形)   2010
Pooja Iranna (普佳·伊拉那) 《不懈的扩张(一)》 91.44 × 182.88cm  德国哈内姆勒牌博物馆蚀版纸数码打印   版数1/5   2013
Pooja Iranna (普佳·伊拉那) 《不懈的扩张(一)》 91.44 × 182.88cm  德国哈内姆勒牌博物馆蚀版纸数码打印   版数1/5   2013
Atul Bhalla (阿图·巴拉)《无题(思考)》 137.16 × 91.44cm  档案纸数码打印  2011
Atul Bhalla (阿图·巴拉)《无题(思考)》 137.16 × 91.44cm  档案纸数码打印  2011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印度与中国一样,处在相对稳定的小农经济时代。虽然此后的艺术品出现了佛陀肖像,但印度人的艺术创作手法并未出现质的改变。直到近代,西方的殖民进程裹挟着印度社会进入现代浪潮,这给印度艺坛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表现手法。印度画家开始用油画、水彩画表现善于冥想的印度精神。不难从此次展出作品的形式看出,不乏影像、摄影、新媒体的运用,同样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像。借助印度官方所推出的本国当代艺术,同样开阔了国内艺术界对于印度的认识,也许它不能代表所有,但是细细品味作品中的东方气质,或许你能感受到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
现场关注可以通过'VART'软件来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
现场关注可以通过'VART'软件来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
Manisha Parekh (玛尼萨·帕瑞克) 《怀旧时刻》 121.92 × 182.88cm  手工纸、木板  2013
Manisha Parekh (玛尼萨·帕瑞克) 《怀旧时刻》 121.92 × 182.88cm  手工纸、木板  2013
分为左右两侧的展厅  规模并不大
分为左右两侧的展厅  规模并不大
Jitish Kallat (吉提斯·卡拉特) 《盛宴中的法医踪迹》  2‘20’‘  影像作品  2009
Jitish Kallat (吉提斯·卡拉特) 《盛宴中的法医踪迹》  2‘20’‘  影像作品  2009
Ranbir Kaleka (兰比尔·卡勒卡)《不透明的水之屋》  影像作品  2012-2013
Ranbir Kaleka (兰比尔·卡勒卡)《不透明的水之屋》  影像作品  2012-2013
原始的色彩无处不在
原始的色彩无处不在
Rekha Rodwittiya (蕾卡·洛薇提雅)  《旧鹅卵石新神话》 180 × 12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03
Rekha Rodwittiya (蕾卡·洛薇提雅)  《旧鹅卵石新神话》 180 × 12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03

Sheba Chhachhi(世芭·莎希) 《梵语里的'水'的70个同义词》  136.7 × 88.5 × 15cm(4层)  移动影像灯箱、木、玻璃、灯、电马达  2013
Sheba Chhachhi(世芭·莎希) 《梵语里的'水'的70个同义词》  136.7 × 88.5 × 15cm(4层)  移动影像灯箱、木、玻璃、灯、电马达  2013
Reena Saini Kallat (​里纳·赛尼·卡拉特)《盐字符》局部   76.2 × 101.6cm(五联)  数码打印   2014
Reena Saini Kallat (​里纳·赛尼·卡拉特)《盐字符》局部   76.2 × 101.6cm(五联)  数码打印   2014
Reena Saini Kallat (​里纳·赛尼·卡拉特)《盐字符》 76.2 × 101.6cm(每幅)  数码打印   2014
Reena Saini Kallat (​里纳·赛尼·卡拉特)《盐字符》 76.2 × 101.6cm(每幅)  数码打印   2014
Manjunath Kamath (曼琼纳斯·卡玛斯)《各司其职》 121.92 × 152.4cm  档案纸数码打印(灯箱)   2014
Manjunath Kamath (曼琼纳斯·卡玛斯)《各司其职》 121.92 × 152.4cm  档案纸数码打印(灯箱)   2014
Sheba Chhachhi (​世芭·莎希)《贾木纳河系列》 101.6 × 50.8 × 10.16cm  三个移动影像灯箱、数码打印   2005
Sheba Chhachhi (​世芭·莎希)《贾木纳河系列》 101.6 × 50.8 × 10.16cm  三个移动影像灯箱、数码打印   2005
据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表示,开馆展“民间的力量”之后推出印度当代艺术展,是美术馆国际艺术交流的开始。美术馆希望以“金砖四国”作为研究和展览的线索及角度,切入到国际当代艺术的舞台中,在未来与国际艺术机构和个人进行更多的合作,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加丰富而多元的当代视觉感受和体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