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苍穹的视角回望生活的诗性 80后艺术家方伟所“导演”的“穹顶之下”

11月28日,方伟于清影合作的第三次个展“穹顶之下”现场
位于杭州西湖东面的留和路,有一个叫做“东信和创意园”的地方,那里或许可以称之为杭州的“南锣鼓巷”,只不过目前还是一块还未被大家所熟知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住着”唯一一间与年轻艺术家一同成长的艺术空间——“清影艺术空间”,今年已经走过“七年之痒”的清影,在其负责人阿英与其团队多年不疾不徐的培养下,艺术家陈栋帆、方伟同样做到了七年不离不弃的与清影一同前行。每年到了年底之际,清影都会为自己全年的工作做一次总结,今年也毫不例外,翻看着新鲜出炉的“清影年刊”,不禁让人心生敬畏,在杭州这所未经市场过度渲染的艺术生态中,清影可能是这座城市最早开始进行艺术实践的先行者。

到场的艺术家朋友与方伟(后排左三)与清影负责人阿英(后排左二)的合影
11月28日,伴随着“年刊”的完成,合作了七年之久的80后艺术家方伟的第三次个展“穹顶之下”也在同期开幕。初次见面的方伟,比我想象中的健谈,说起作品中微妙的细节之时,眼神总会泛着光,声音也变得紧凑起来。“我总觉得自己是以导演的角度去考虑画面,提笔自然的将画布想象成一幕戏剧。”这也是我在与其谈话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开幕现场,来自杭州的许多艺术家纷纷到场,对于他们来说清影的每一次开幕就像是好友之间的聚会,与大家分享下最近的创作心得。

清影精心制作的“年刊” 丰富的内容引人入胜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研究生的方伟,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厦门去生活并以教师的职业来滋养自己艺术创作时间与精力。方伟幽默的说,“除了绘画之外,其他的东西似乎都做不好。”也许就是这份专注,才能够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做得如此纯粹。此次个展展出的是方伟近两年半的作品,在画面里,一贯的能看到方伟在绘画技巧方面的能力,不同的则是画面中刻意避开人物的形象,而是更多的以“物”的视角去提示出一种肃静的气质。正如方伟所说:“我在努力淡化人的具体面孔或它所带来的明确象征。换言之,人的活动与情感是我一直关注的方向。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视角慢慢从自我放大到群体,这个时候,'物'或者'景'似乎更能够传达我所强调的情绪。”

位于展厅核心位置的两件“穹顶之下“系列作品 颜色的反差及画面的语言都在与这个空间在对话
“穹顶之下系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雕塑感,一座没有生命的雕塑。在把不同图像拼合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反复,擦除的时候。例如《穹顶之下No.11》里,你会看到画布上用宣纸造染后,拼贴而成的底色,起初我是觉得很好玩,做了一个类似墙面背景的肌理,后来慢慢在创作的过程中,它更像是一个游戏的过程,会让我自己变得很放松。”正是汲取了生活里的点点滴滴,画面里的语言变得不再局限在一种可能性。方伟将这些日常化的场景,比喻成走进一座电影博物馆,你会看到N多个片子的海报,继而这些片子之间可能并没有很大的关联性,但是它所体现的是生活的丰富性。不难看出,“穹顶之下”其实是一个虚的概念,它背后所隐藏的是由碎片化的日常生活组织而来。

似曾相识的画面似乎也能勾起观众对于生活的某一个瞬间
这也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内容将碎片化的生活,以艺术创作合理的呈现出来。也就是说,每件作品的背后都是一个碎片化的结构,然后在画面里将它们组织成一件舒服的作品。“在这次个展规划的时候,首先分了三个部分,“穹顶之下”、“彷徨者的家园”、“失落的图像”,但是在呈现的过程中我还是将它们打散后再以另一种合理的逻辑去解读。这三个部分并不是我在创作之初刻意而为之的,它是随着展览的呈现,逐渐清晰的三个大的框架。”方伟介绍道。

《穹顶之下No.6》 80×100cm 布面丙烯 2015
正如方伟在采访中所提及到的,“我设想中的“穹顶之下”,它应该是笼罩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同时,出现在画面中的“物”也是我此次创作中刻意去强调的内容。关于“失落的图像”,则是延续我2008年创作至今的一条线索,再去做一个重新的整理。例如其中许多作品都不在自己的身边,我想再以今天的视角去看,去创作。”

《穹顶之下No.1》 150×120cm 布面丙烯 2015
在今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遇到许多能够打动你的画面,从网络上、朋友接触的过程里、生活中的细节里等等,它无时无刻不在与我们记忆中的画面产生碰撞。这是方伟的“穹顶之下”,同样也是每个人心中那一部流淌着诗意的生活,你可以尝试着将生活的时间打碎,以一种“光怪陆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相互呼应的”穹顶之下“系列 打破常规的画面构图 错落有致的延展出更多元的视觉空间

《穹顶之下No.2》局部 150×120cm 布面丙烯 2015

《穹顶之下No.2》 150×120cm 布面丙烯 2015
最后浮现在画面里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一条线索,它可以将时间打碎,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就像那盆出现在咖啡厅中的一束花,光从上至下的洒在它的身上,随之唤醒你记忆中的画面也许可以来到一座充满荆棘的丛林之中。

“失落的图像”,则是延续方伟2008年创作至今的一条线索,再以今天的方式去做一个重新的整理

过去与今天的创作产生碰撞之时,那一种粗放的笔触,拼贴式的画面感显得格外生动

现场制作作品《平衡》 纸本拼贴 尺寸可变 2015

《穹顶之下No.10》 150×120cm 布面丙烯 2015

《无题No.4》 80×100cm 布面丙烯 2015

《无题No.3》 60×40cm 布面丙烯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