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画廊“离别的你”,利拉 · 阿拉维中国首展
出生于1982年利拉·阿拉维已经去世,2016年1月,她在参与布基纳法索的国际特赦组织委员会探讨关于女性人权的问题时, 因瓦加杜古(非洲布基纳法索首都)发生的恐怖袭击而严重受伤。随后由于无法康复,1月18日离世。
阿拉维的身份是法籍摩洛哥艺术家兼摄影师、影像艺术家。她曾在纽约市立大学学习摄影,她的摄影和视频聚焦表现各种社会现实问题。自2009年以来, 其作品在多个国家展出。在她离世之后,利拉·阿拉维基金会的设立即是为保留艺术家的文化艺术遗产,捍卫她的价值观,激励并促进艺术家为人类的尊严而努力。
3月23日,在常青画廊开幕的“离别的你”,是利拉 · 阿拉维在中国的首展。展览名称借由达曼·埃尔·哈拉奇演唱的阿尔及利亚歌曲《Ya Rayah》(意为“离别的你”)。这首关于流放的歌曲写于70年代,至今仍广受欢迎。它的歌词饱含乡愁及流浪之苦,其旋律漫布着难以形容的忧郁。
《穿越》 拉姆达打印、铝塑板装裱 100 x 150 cm 2013
此次展览以系列作品《摩洛哥人》(The Moroccans)作为开场,该系列以巨大的画幅,与展览空间相呼应。该项目的灵感源自罗伯特·弗兰克的摄影作品《美国人》,并见证了利拉·阿拉维带着移动工作室穿行于摩洛哥,以当地居民的照片构造当今摩洛哥的多样化肖像。有着不同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妇女与男子、成人和儿童的肖像被并列置于展厅。随着诸多习俗因全球化的肆意蔓延而逐渐消失,这些肖像照形成了一个视觉档案的大致框架。
《摩洛哥人》并非一种简单的纪录文献,它也是利拉这位年轻的摄影师追溯自身传统的一种方式,它将摄影器材所记录的远途与一种表达亲密性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而这种亲密性正源自利拉的摩洛哥背景,亦由她在旅途中与同胞的接触而构成。这是一种诉诸自主美学的有力手法,摆脱了所有东方主义民俗的痕迹,并强调个体与国家的尊严。
《摩洛哥人》 墙纸喷墨打印 尺寸可变 2011
利拉的第一个摄影项目《禁止穿越》(No Pasara)是她社会性行动的一种宣言。该系列作品展示了一名摩洛哥青年在寻找通往欧洲之路时的诸多面貌——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流离失所,即将踏上充满不确定的流亡。作为一个肖像摄影师,利拉极其谦恭,她知道如何观察和聆听被拍摄者,只有在长时间的分享和交流之后才拿起相机。她希望能尽量捕捉住那些被称为“燃烧者”(Harragas)的人的生活、梦想和幻想,以及他们迁离出生地的必要性。
作品《穿越》(Crossings),连同其撒哈拉以南非洲移民的肖像照,也是对相遇交集的一种表达。该系列在成为摄影作品之前是一件视频作品,它呈现那些为了在地中海彼岸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抛下一切的人们,并试图让他们发声——这一旅程的危险已令他人失去生命。那些抵达摩洛哥的人们,在这“欧洲之门”前清洗自己,身负着在这未完成的旅程中留下的肉体或心灵的创伤。
《禁止穿越》 拉姆达打印、铝塑板装裱 73 x 102 cm 2008
《禁止穿越》 拉姆达打印、铝塑板装裱 73 x 102 cm 2008
在他们强烈的目光与故事中,我们能发现《禁止穿越》(No Pasara)与利拉于2013年在利比亚制作的关于叙利亚难民逃离战乱的作品《纳崔恩》(Natreen)的一种关联性。在异国的、失去了土地和财产的男人、女人和孩童,渴望一个更好的未来,却陷入了一种无尽的等待状态。摩洛哥、叙利亚、中非——在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逃离的原因。在世界各地,人们面对同样的流离失所,怀抱同样的希望,而幻想破灭在同样的现实面前。利拉·阿拉维坚定地关注这一现实,使自己成为这些遥远呐喊的回音壁,她能够巧妙、谦逊地重新传达这些人的美——他们不再是新闻中的无名者。
以视频形式展出的《恶魔之岛》是利拉在巴黎旁的布洛涅-比扬古小镇开展的一项创作,她在那里找到前雷诺汽车工厂的移民工人——这家工厂过去坐落于塞古因岛(Seguin Island),工人们赠予其昵称“恶魔之岛”。如今已被彻底拆毁的雷诺工厂曾是法国最大的工厂之一——法国工业一度的标杆,在其运营的20世纪30年代至1992年,雇用了大量外国工人,特别是非裔和亚裔工人。
《恶魔之岛》 单频道影像 2015
在利拉早期的项目中,她寻找渴望迁徙的人,以便讲述他们在出发时的种种尝试、怀抱的希望,以及途中遇到的阻碍;而后,利拉把目光转向了那些已到达目的地的人。被迫离家的工人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劳作,他们是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斗争中的主要力量,捍卫着自身的权利和尊严。这项未能完成的项目旨在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使其重述移民工人的社会记忆。展览中的视频显示了他们的脸,有的是以肖像照的形式,有的见证了他们重回到旧厂址探访。这段视频本是一个更宏大项目的第一部分——利拉原本也计划邀请年轻一代的移民工人进行叙述,以便完善作品的整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