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上美术馆携国际化阵容双展惊艳亮相 未来会是北京民营美术馆的主力军吗?

作者:罗颖 2017年3月20日 资讯展览
ADL(离心地景联合小组)针对中国荒漠化问题展开的视觉创造“钢砂之潮”
ADL(离心地景联合小组)针对中国荒漠化问题展开的视觉创造“钢砂之潮”
十几个3D打印的缩小版枯井口构成的作品《10年干旱中的9年》
十几个3D打印的缩小版枯井口构成的作品《10年干旱中的9年》
《10年干旱中的9年》局部
《10年干旱中的9年》局部
作为北京画廊周的最后一站,位于北京六环外的寺上美术馆3月19日双展齐开,以“钢砂之潮”和“影像.观察”为画廊周北京画上完美句号。
入口右侧的展厅是由Felix Kalmenson、Ash Moniz和Rouzbeh Akhbari三位艺术家组成的ADL(离心地景联合小组)针对中国荒漠化问题展开的视觉创造“钢砂之潮”。虽然对该组合的背景知之甚少,但是从展览效果来看,ADL这个组合的名字从此应该会被不少人记住。
装置作品《200元》
装置作品《200元》
装置作品《行为彩排》
装置作品《行为彩排》
“钢砂之潮”展览现场
“钢砂之潮”展览现场
ADL的作品严肃中透露出艺术家的幽默感
ADL的作品严肃中透露出艺术家的幽默感
与展览同名的作品《钢砂之潮》利用大型动力装置制造了风沙弥漫的场景
与展览同名的作品《钢砂之潮》利用大型动力装置制造了风沙弥漫的场景
与展览同名的作品《钢砂之潮》位于最靠里的展厅,艺术家在一个几乎封闭的空间内利用大型动力装置制造了风沙弥漫的场景。昏暗的光线和阵阵扬起的黄沙,营造出置身荒漠的绝望感。其余八件作品亦围绕环境的社会化问题,严肃中透露出艺术家的幽默感。比如在影像作品《移动之地》中,艺术家将宁夏红寺堡的“特产”——太阳能板、水泥管道、玉米、葡萄和西瓜等,制作成大体量背板,由当地人驾驶的三轮车运载或扛着,郑重其事地如同在搬运真实的物件一般,荒诞中透着无奈。还有在现场垒筑的、流淌着黄泥水的并不甜蜜《甜蜜的河流》,以及并置在墙面的十几个3D打印的缩小版枯井口构成的作品《10年干旱中的9年》。《行为彩排》则是将数盆柠条灌木装置整齐排列在阶梯上,在明亮的灯光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可是当他们放置在涂有鲜亮的绿色和黄色的精致钢架上时,又制造出与自然之间的脱节。“钢砂之潮”是受寺上美术馆之邀,自2015年开始筹备的项目。ADL在中国内陆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研究,特别对宁夏与河北受荒漠化影响最大群体进行了多次考察。此次展览在人文地理与口述史的交集中,即使治理过程中环境生态的叙事与历史化的回弹。
英国艺术家Ed Atkins的三屏影像作品
英国艺术家Ed Atkins的三屏影像作品
Simon Fujiwara作品《乔安妮》
Simon Fujiwara作品《乔安妮》
Mark Leckey10个LED屏组成的《鬼去轮》
Mark Leckey10个LED屏组成的《鬼去轮》
另一侧的大展厅,则是寺上美术馆此次推出的重磅之作——“影像.观察”。艺术家包括Andrew de Freitas、Anri Sala、Campbell Patterson、曹斐、曹雨、Daniel Steegmann Mangrané、Ed Atkins、Frances Stark、何翔宇、Lizzie Fitch/ Ryan Trecartin、Mark Leckey、Mika Rottenberg、Shezad Dawood、Simon Fujiwara、王海洋。十六件影像作品均出自寺上美术馆的收藏,作品内容涉及身份、消费、社会、宗教、政治等多个层面。据美术馆工作人员透露,每件作品的呈现都是美术馆与艺术家和画廊反复沟通的结果。寺上美术馆开阔的场地为每一件作品的独立呈现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再加上优质的试听设备,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绝佳的视听盛宴。也难怪艺术家刘野在看完展览后评价到:“北京也有很酷的展览了”!
 
Lizzie Fitch/ Ryan Trecartin《寺院时间》
Lizzie Fitch/ Ryan Trecartin《寺院时间》
Andrew de Freitas《可以从一个人的衣领中看出很多》
Andrew de Freitas《可以从一个人的衣领中看出很多》
王海洋动画作品《墙上的尘埃》手稿
王海洋动画作品《墙上的尘埃》手稿
王海洋动画作品《墙上的尘埃》,用孤独、怪异、荒诞、情色、超现实的意象呈现了一个疯狂的影像世界
王海洋动画作品《墙上的尘埃》,用孤独、怪异、荒诞、情色、超现实的意象呈现了一个疯狂的影像世界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