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画廊群展开幕,呈现来自90后一代的“后浪”

作者:张朝贝 2019年1月13日 资讯展览
1月12日下午,AC Gallery群展“后浪”在798艺术区开幕,展览呈现了蔡灿煌、陈轩荣、陈作、郭亚冠、葛雅静、梁奥迪、孙一钿、谭英杰、武子杨、杨牧石、张怀儒、张佳星、章烟朦,共13位艺术家的作品,作品类型涵盖绘画、摄影、雕塑、录像和版画,试图呈现90后一代青年艺术家的思索和语言。
AC Gallery群展“后浪”展览现场
AC Gallery群展“后浪”展览现场
在最开始的展厅,擅长使用三维动画、AR和VR等多种影像媒介进行创作的武子杨(生于1991年),带来以三维动画做为主要的创作媒介的作品《The Last Subway》,将当下不同的社会现象以一种新的方式加以融合与解读。陈作(生于1990年)的绘画则是源自印象深刻的记忆片段中,画面中的人型大多没有明确身份,然而却精准地投射出艺术家的某种情感。相比之下,章烟朦(生于1991年)则更关注绘画语言本身;而谭英杰(生于1992年)所使用的粘土绘画材料给人更为深刻的印象。
武子杨《The Last Subway》 数字彩色视频,有声 9'50'' 2017
武子杨《The Last Subway》 数字彩色视频,有声 9'50'' 2017
陈作《红草麦克》布面油画 120×100cm 2018
陈作《红草麦克》布面油画 120×100cm 2018
章烟朦 《躺着的娃娃》 布面油画 85×100cm 2018
章烟朦 《躺着的娃娃》 布面油画 85×100cm 2018
谭英杰的粘土绘画/装置作品
谭英杰的粘土绘画/装置作品
在画廊空间的最大展厅中,共呈现了5位艺术家的作品。蔡灿煌(生于1985年)基于数字化图像的时代的“乱象”系列;孙一钿(生于1991年)细致描绘原本制作粗劣、外形局促的塑料充气玩具的绘画创作;杨牧石(生于1989年)将收集而来的废旧工具通过各种生产方式锐化成为质感不同的黑色几何状物体,进行着“无效生产”;张怀儒(生于1991年)尝试以摄影与行为作为呈现的手段,对“观看方式”这一传统的命题展开讨论,并试图从中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张佳星(生于1990年)张佳星使用一些唾手可得或是一些常见的非绘画材料进行绘画。
蔡灿煌 《乱象系列》 132.6 × 132.6cm 布面丙烯 2018
蔡灿煌 《乱象系列》 132.6 × 132.6cm 布面丙烯 2018
孙一钿 《热带企鹅》 230 × 183cm 布面丙烯 2018
孙一钿 《热带企鹅》 230 × 183cm 布面丙烯 2018
张怀儒 《现场——长方体》 哈内姆勒金属纸数字微喷,500 × 300 cm 2015
张怀儒 《现场——长方体》 哈内姆勒金属纸数字微喷,500 × 300 cm 2015
张佳星的综合材料绘画(前为杨牧石作品)
张佳星的综合材料绘画(前为杨牧石作品)
不难看出,此次展览并非一次主题展,而是试图通过将青年艺术家各自进行的不同方向地探索进行个人化的呈现。深受涂鸦的影响的陈轩荣(生于1991年)带来2018年的新作,符号、线条、色彩乃至时间在画布上缓缓呈现;郭亚冠 (生于1990年)的绘画创作则在试图探寻“死亡”这一深刻的主题;梁奥迪(生于1991年)持续探索的作品“品红”系列电子版画,阐述了戏剧性的街角转化为表演的舞台;葛雅静(生于1990年)在作品中将非绘画材料与绘画材料并置,呈现它们的冲突对撞,亦或是舒服合适地杂糅到一起。
陈轩荣 《G1.0.4.0》 150 × 200cm 布面丙烯 2018
陈轩荣 《G1.0.4.0》 150 × 200cm 布面丙烯 2018
郭亚冠绘画作品(右)及葛雅静 《Banana》 木条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2018(前)
郭亚冠绘画作品(右)及葛雅静 《Banana》 木条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2018(前)
梁奥迪 《White horse in dessert》 宣纸数码印刷(Edition of 7) 70 × 100 cm 2018
梁奥迪 《White horse in dessert》 宣纸数码印刷(Edition of 7) 70 × 100 cm 2018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6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