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叙事的结构的核心,正是这次展览策划人汪民安用题目“绘画札记”提出的内容。在展览前言中他写道,“艺术史也许不再是作品的历史,准确地说,它应该囊括三个要素: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物质性(身体),艺术体制。我们这里的工作,就是试图对这三个方面的同时展示,展示它们复杂的历史交错。在此,展览不是试图霸占一件画作的最终意义,而是试图展示一件画作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偶然瞬间。”
 
展览叙事的结构的核心,正是这次展览策划人汪民安用题目“绘画札记”提出的内容。在展览前言中他写道,“艺术史也许不再是作品的历史,准确地说,它应该囊括三个要素: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物质性(身体),艺术体制。我们这里的工作,就是试图对这三个方面的同时展示,展示它们复杂的历史交错。在此,展览不是试图霸占一件画作的最终意义,而是试图展示一件画作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偶然瞬间。”
 
此次展览中的每位艺术家和策展人协商选出一张画作,然后根据这个作品的经历——从创作想法出现到作品的完成,再到它的流动情况——以多种方式呈现着关于作品的“传记”(被策展人称之为“事件”,包括展览、收藏、评论、市场甚至毁坏,修复等等)。
 
我们可以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些作品的草图、手稿、照片、录像、谈话等与这件作品相关的一切都呈现于眼前。在把“过程”作为内容放置于大家面前的时候,这些被冠以“当代”、“观念”、“抽象”等概念的作品,拥有了独立的身份,真实且诚恳地与观者展开了对话。
 
这些作品从诞生,到进入当代艺术体制中,既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线里的内容,也构建了体制本身。那些神秘的创作想法,以及丰富的颜色和无法看见的过程一一放置于眼前的时候,关于这些画作所有的阐释或许都需要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