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锋新艺术空间陈坤个展,横竖曲直都是生命的痕迹

作者:刘霞 2018年12月1日 资讯展览
如果我说这是“中式抽象”,一定会招来很多质疑。但在吉利莲·艾尔热情奔放的抽象个展之后,在偏锋最新展览——艺术家陈坤同名个展中看到那些混沌的画面,一种来自传统文化基因深处的潜意识跑出来认领了它们。如果在抽象艺术的判断中,甚至是在对艺术的判断中,可以有一种来自观看者文化潜意识中的感知分类,哪怕这样的分类略显武断,依然可以有一种来自民族文化内部的认同。
偏锋新艺术空间陈坤个展现场
偏锋新艺术空间陈坤个展现场
艺术家 陈坤
艺术家 陈坤
这也是偏锋新艺术空间的负责人王新友,将陈坤的展览放在年底压轴的原因。展览展出了艺术家近30幅布面油画及纸本作品,是对艺术家近二十年抽象艺术创作的一次完整呈现。这是陈坤在偏锋新艺术空间的首次个展,但于王新友和“偏锋”而言,陈坤是位老朋友。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当年“偏锋”的空间还在索家村的时候,艺术家陈坤的工作室也在索家村,一直专注于推广抽象艺术的偏锋新艺术空间也曾在2008年的群展中邀请陈坤参展。十年之后,陈坤个展终于在偏锋成行,除了作品本身,这次个展对于艺术家来说,也几乎是一次“生命的痕迹”,正如来到开幕现场的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所言“一个人的一纪”。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天堂》200 × 148 cm 布面彩铅 油彩 2013
《天堂》200 × 148 cm 布面彩铅 油彩 2013
《天堂》细节
《天堂》细节
陈坤生于1961年,1983 年进入四川美术学院读大学,1987年毕业。那正是黄金时代的八十年代, 但不同于同辈人在艺术创作中对大时代巨变追赶的激进,陈坤可以说在艺术上“退守”了。一直到2005年底搬到北京,陈坤在创作中都更偏向于对个人的微观关注,而这种对个人的关注,也逐渐从对个体情感的叙事的表达转向个体生命过程的关注,表现在画面中则体现为对创作过程中绘画基本元素的关注。在艺术家保持着独立于喧嚣之外的冷静和客观的同时,作品也在
从2005年搬到北京专心于艺术创作之后,从具象向抽象转变,而线条进一步成为艺术家画面中的重要元素。
《201601》115 × 150 cm  布面油画 2016
《201601》115 × 150 cm  布面油画 2016
《201703》 110 × 140cm 布面油画 2017-2018 
《201703》 110 × 140cm 布面油画 2017-2018 
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创作于2010年的《出院》、2012年的《受难图》、2013年的《天堂》中还可以看到线条背后些许的具体形象,而在近期的作品中,线条成为了画面的主体,作品也不再署有具体的名字,而是象征性的署上了作品完成的日期。这样的转变看似是一种从具象向抽象的转变,但更深层次,是艺术家对艺术理解的改变。在2010年用线条不断的描摹的过程,也是艺术家对自我治愈的过程,随着身体的好转,艺术之于陈坤,也从一种表达成为了一种融入生命的自然流淌。甚至随着时间的流淌,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也在一遍一遍的描摹过程中被艺术家渗透在作品中。这其中有对创作材质的不同选择,如从有着坚硬质感和手感的铅笔,到近期越来越多的使用毛笔这种更加柔软的工具,对线的描绘,也在直线和曲线不断的交叠中,越来越来趋向于“自然”的状态——艺术家不再过多的控制,而让身体、笔触随着自身的状态自然流露。
《201801》200 × 300cm 布面油画 2018 
《201801》200 × 300cm 布面油画 2018 
但从那些极有功底的线条中我们却又能看出,这种“自然”的状态,绝非纯粹的放纵,而是良好的绘画(包括西画以及国画)的基础以及艺术家自身分寸把握的绝对到位。就如邱敏在对陈坤作品的评价中说到的那样,“言有尽而意无穷”。而这正是我在开篇中说到的“中式抽象”的根本所在,中国艺术家多少都会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为人之道的懂分寸和收敛,也被艺术家表现在画面中,则为“含蓄和温润”。在暧昧不清、朦胧混沌的地方,靠着色调的轻重、笔触的疏密来达到视错觉上的空间感。而这个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气韵。
《201802》200 × 300 cm 布面油画 2018
《201802》200 × 300 cm 布面油画 2018
《201802》细节
《201802》细节
《201802》细节
《201802》细节
在最里面的展厅里,是一件影像作品,艺术家行走在荒野中,画面视角不断升高,艺术家不断的行走,如果将这些脚步连起来,不正是作品中那些不断流淌的线条?同样是生命的痕迹。
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
展览将持续至于2019年1月6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