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松江画家” 在N3的一场“沪味”对话
6月9日,群展“松江画家”在三遠当代艺术中心(N3 Contemporary Art)拉开帷幕,展览展出了余友涵、丁乙、张恩利、陈彧君、石至莹、李青六位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资深策展人戴卓群担纲策划,这也是戴卓群本人的一次“创作”——6月初,戴卓群先是在深圳谷仓当代艺术空间策划了一场“柳浪闻莺”的展览,而后紧接着在N3画廊策划本次“松江画家”。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次展览都是关于地域性研究的,分别聚焦长期生活并工作在杭州和上海这两个特定地域艺术家群体的风貌,两地展览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余友涵,《手稿20180403》,纸本水彩笔+彩铅,37.8cm×27cm,2018

余友涵,《手稿20180402》,纸本水彩笔+彩铅,37.8cm×27cm,2018
历史上,上海和杭州一代的长三角城市,一直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潮流,这与古代建都、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苏杭、金陵、上海一代,也见证了古代文人的创造力的发展。

张恩利,《东西》,布面油画,250×300cm,2016

丁乙,《十示 2015-14》,椴木板上丙烯雕刻、彩色铅笔,240×240×6cm,2015

丁乙,《十示 2016-1》,椴木板上丙烯雕刻,240×240×6cm,2016
然而近百年来,随着政治中心向北方转移,艺术浪潮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近现代乃至建国后,北京作为绝对的中央,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身,这也让此前所形成的经济与文化格局发生了改变。自此,以上海、杭州等城市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丧失了其历代以来的中心地位。

陈彧君,《木兰溪NO.180422》,手工纸、水墨、丙烯,110×200cm,2018

石至莹,《玻璃球6-8》,布面油画,30×40cm×3,2017
本次展览的6为艺术家,人生经历、创作面貌各不相同,唯一的交汇点正是与上海的地缘关系。展览“松江画家”并不是一次对历史上“松江画派”的重现,而是对生活在今天的、沪上一代艺术家的当下创作状态进行一次讨论。


李青,《互毁而同一的像·爱201601》,照片90×90cm×2+油画90×90cm×2,2016
展览将持续至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