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波宋红权新作展 经由“地下” 探寻时代的记忆
前波画廊开幕新展“宋红权:地下”
6月22日,前波画廊开幕新展“宋红权:地下”。继《云》系列的两年后,宋红权的创作方向不再是2013和2017年以自然界作为灵感来源的汉白玉雕塑。此次展览包括三组的作品,即《再塑》系列(2017-2019),《灵眼洞府》系列和《十米江山》(2019),以及《后石器石代——妇科手术工具》(2019)。这三组作品在主题和技艺上都与之前的创作大相径庭,体现出宋红权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了变化。
艺术家宋红权(右)与观展者交流作品
“宋红权:地下”展览现场
宋红权自2009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任职,带领学生探索材料的可能性。尽管年轻时他没有受到学院教育或像学院学生那样研习模仿雕刻经典雕塑,且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宋红权在央美的储藏室便看多过许多这样的复制品,如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大卫、让-安东尼·乌敦创作的伏尔泰、阿格里巴的罗马半身像等,并用它们作为模型。宋红权将这个系列命名为《再塑》,用青石将被遗弃毁损的西方著名雕塑的复制品精心地进行再复刻。在这里他所运用的石雕技艺,也就是他正传授给学生的技巧,而这些受过雕塑训练的学生在毕业后常常摒弃了这样的技艺。毫无疑问这组作品背后都有讽刺和矛盾的意味。
《再塑--小卫》 青石,56 x 34 x 34 cm ,2019
《再塑--维纳斯》青石,56 x 32 x 32 cm ,2019
《再塑--马赛曲战士》青石,60 x 38 x 38 cm,2018
《再塑》中直接呈现被破坏了的西方雕塑传统,与其它两组作品相辅相成。近两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宋红权所在的环铁一线工作室以及附近的村庄陆续被拆。当看到拆迁后的一片片废墟,用来筑楼的夹杂着鹅卵石的水泥块显得低质而廉价,赋予他一种欲望,去挖空、钻进去,以此来探寻它们对这个时代的记忆。《灵眼洞府系列》以那些混凝土为媒材,在粗糙而原始的混凝土石块上,宋红权精心地将混杂于表面的鹅卵石悉数挖空,数以万计的孔洞密密麻麻,一股无形的力量在这朴素的混凝石块上蔓延开来。与以往宋红权从石料外部切削打磨的雕塑造型方式不同,他开始尝试着不改变石料外形,而把石料掏空进入其内部空间。《十米江山》是一组用花岗岩雕刻的作品,其呈现方式援引了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被挖空的这组雕塑不仅模仿了大自然的各类生物性的蛀空行为,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社会掠夺式采矿方式对环境所带来的破坏。
《灵眼洞府系列 #1》,水泥块、鹅卵石,100 x 100 x 100 cm ,2019
《灵眼洞府系列 #6》,水泥块、鹅卵石,71 x 29 x 21 cm, 2019
《灵眼洞府系列#11》,水泥块、鹅卵石,21 x 30 x 20 cm ,2019
《十米江山》局部 ,花岗岩,尺寸可变 ,2019
宋红权在以往的作品中赞誉了创造性和生活物件,比如用花岗岩创作的雕刻工具和烹饪厨具。然而在《后石器石代——妇科手术工具》中,他将主题聚焦在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也极富争议的主题上。作品中雕刻的各种手术器具,不仅可以用来接生,也可以用来做人流和地下堕胎。宋红权对于发出冷光的手术器具的精心复制源于他内心对妇科手术的恐惧,“我不知道自己的体温是否能通过精心雕刻传递到这些石雕上。”
《后石器石代--妇科手术工具》, 花岗岩, 尺寸可变,2019
《后石器石代--妇科手术工具》
宋红权是中国少有的未经过学院系统训练却自成体系且作品发展成熟的艺术家,他通过传统技艺展现了雕塑几百年来的发展及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