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当代艺术中心,以“格物”之名的三人展
1月8日下午三点,“格物”三人展在成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格物”一词,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是中国儒家哲学对如何认知世界的总结。展览“格物”为名,呈现阿莲娜·奥拉绣克、丁浩、于洋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
展厅入口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乌克兰籍艺术家阿莲娜•奥拉绣克曾于中国攻读过艺术与设计,目前工作、生活与北京,她的创作涵盖了油画、中国墨笔画、木版画。此次展出的“恐惧”“房间”两个系列的作品,是艺术家最近创作的单色墨笔画作品。浩繁的手工描绘让线条与墨色在纸面上完美交汇,这似乎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与佛学的“有无”,而这也正是她在创作中所探索的主题。
阿莲娜·奥拉绣克与《恐惧》系列 作品
阿莲娜·奥拉绣克 《恐惧》系列之八 56×76cm 纸本水墨 2016
阿莲娜·奥拉绣克 《恐惧》系列之十 56×76cm 纸本水墨 2016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丁浩和于洋,同样是1985年之后出生的年轻艺术家。学院派的背景使他们的作品在各自的方向上都有着明确的探索。丁浩带来的《通天塔》《浮城》等雕塑作品体现出巨量的手工劳动,通过竹木、铁的重复累积,形成规模庞大的空间体系,而在这种结构的平衡与失衡之间,作品的张力得以显现,展厅中央的大型雕塑作品亦使其具有了场域感。
丁浩与《通天塔》
展览现场的丁浩作品
丁浩 《浮城》 50×50×245cm 2013
丁浩 《浮城》 局部
而在于洋的创作中,作品的张力则表现在艺术家对于材质熟练的把控之中。油漆泼洒在木制的水槽状装置,却呈现出一种始终未被“进入”的状态;刻刀在涂满明亮颜色的木板上留下随机或规整的刻痕;木与铁制成的劳动工具,却以环状指向自身,无不体现了于洋式“格物”之知。
艺术家 于洋
于洋作品中刻意保留的刻刀、痕迹及其对平面的破坏
于洋作品中刻意保留的刻刀、痕迹及其对平面的破坏
于洋《偶置》系列作品
展览将持续至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