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间的维度观察时间的残留 “剩余的时间|房间6号”让悖论成为可能
10月27日,由马文策展,6位德国艺术家和6位年轻中国艺术家参展的“剩余的时间|房间6号”在798歌德学院灰盒子空间开幕。标题来源自阿甘本著作《剩余的时间-解读罗马书》的这一展览,从标题到艺术家选择、再到作品呈现都对时间与空间里的可能性及残留进行追问,并通过种种不同时空下的对比,阐释这一追问的意义。
“剩余的时间|房间6号”策展人马文
在策展人马文看来,作为德语学习机构的歌德学院,在1988年-2004年之间,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远在于语言学习之上,它是那段时间里唯一被允许存在的外来文化机构,因而,成为了诸多人了解多元文化、追求精神自由的庇护所,辩论、对抗、分歧成为充斥这一机构的元素;与此同时,歌德灰盒子空间自身包含着军事工业和包豪斯风格的混合,这也构成了“剩余的时间|房间6号”对时空探索的基础。
歌德灰盒子空间
由此而发散开来的,则是“追问在未来或者在剩余时间中,在异质空间的不断发生中,不同语境下的文化交流,在残酷的现实中,在废墟里和荒漠中,还有什么可能性?”
两张不同的影片呈现方式
带着这一疑问,马文巧妙的选择了包含时间和空间元素在内的影像作品,并且以两种不同的形式邀请到可以产生时空对话的艺术家群体:一部分是6位工作生活在德国的艺术家,包括丹尼·戈尔、朱迪斯·霍普夫、比约恩·梅尔胡斯、希拉·法勒、朱利安·罗斯菲德、克莱门斯·冯·魏德迈,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时间线、不同的空间身份形成一个多解读性的网状结构,空间的身份被切割成不同层面,瞬间的真实与虚构与空间和场所的复杂性被编制到一起;另一部分是通过网络招募到的6位年轻中国艺术家,包括邓德宽、胡滔、蒋力、唐潮、王海清、佩恩恩,他们的作品与空间相关,并且通过打开不同的时间线,在当下的生存方式中刺入个体经验,以独特的方式悬置了规则。
《远远看去》 丹尼·戈尔 ©️Dani Gal
《莉莉的笔记本电脑》 朱迪思·霍普夫 ©️Judith Hopf
《标识空间》 希拉·法勒 ©️Hila Peleg
《惊愕之人》朱利安·罗斯菲德 ©️Julian Rosefeldt
《大买卖&大买卖的制作》克莱门斯·冯·魏德迈 ©️Clemens von Wedemeyer
《鲁提曼》邓德宽 ©️Deng Dekuan
《沉没》胡滔 ©️Hu Tao
《时间旅馆》 蒋力 ©️Jiang Li
《需要回应的是皮肤》唐潮 ©️Tang Chao
《她正消失,就像黄昏中的一间屋子》王海清 ©️Wang Haiqing
《赖克投资》 佩恩恩 ©️Payne Zhu
12位在不同国度、出生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家作品被交织在同一个空间中播放,虚拟与现实等多重时间性的巧妙结合,将原本就已是混合体的灰盒子空间进行再次的“切割”,由此带来的更加复杂的关系让这一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成为“碎片”,并且似乎可以任意重组、前进或后退,瞬间下的无数可能性变得可见,如同平行世界般,可能性随时会到来、会终结、会延续。
吴冠军和姜宇辉两位教授与策展人马文对剩余的时间及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进行对谈
在开幕式结束之后,展览更是邀请到了吴冠军和姜宇辉两位教授与策展人马文对剩余的时间及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进行对谈。他们分别从各自的学术背景和视角,对策展思路,与“剩余的时间”有关的概念,以及身体与空间关系等进行解读。如果说展览的意义还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10月28日,6位不同身份的居民现场即兴讲述他们和房间的故事,则将时间与空间的主题从悖论变为可能,从虚幻变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