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体的世界 “重现的模仿:威尔弗雷德·陶伯纳摄影艺术”金鹰当代艺术空间开幕

展览现场
27日下午,伴着南京已经下了几天几夜的暴雨,金鹰当代的“重现的模仿:威尔弗雷德·陶伯纳摄影艺术”开幕了。这个带有公益性的展览,是中国的观众认识这位德国摄影家的重要机会。策展人曹恺与威尔弗雷德·陶伯纳的儿子托马斯·陶纳德为旧友,这段情谊成就了今天金鹰当代的这个由立方体构成的摄影展。

展览现场
立方体是人们进入其中的第一要素。1971年,威尔弗雷德·陶伯纳设计制造了一个黑色钢架的立方体装置,边长为一米,六面棱边的钢槽里可以嵌入镜面。他将这个立方体放于科隆市中心的艾伯特广场,请来模特阿帕·蓓曼站身裹纱布绷带,站在立方体中央摆出造型。——这是威尔弗雷德·陶伯纳制作的第一个立方体。

陶伯纳正在海边实施对立方体的装卸工作

陶伯纳作品《立方体系列》
1970年代后期,陶伯纳自制了一个边长60厘米的轻便立方体随身携带,将他们放在沙滩上和浅滩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同时,成为被拍摄的核心。他的这一思路与当时盛行的偶发艺术和激浪派艺术家的实践大相径庭,他选择了一条趋于哲学的方向展开了创作。立方体作为空间的形体,成为了陶伯纳和这个世界发生关系的中间之物,他通过拍摄这个物体在环境的位置,来呈现世界之所谓为此的秩序和缘由。

陶伯纳作品《立方体系列》

立方体《61-86》
因为立方体可以安装镜面的原因,所以每件作品中都有一个反射的空间,这个空间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时很难辨认。加上这个装置本身的反光性质,它总是可以在反射世界的同时,成为大环境中的发光体——在荒无人烟的海面上、沙滩上,它成为人类存在过的唯一证明。所以痕迹开始变得重要,陶伯纳在后期便放弃了拍摄立方体,而是直接拍摄立法体在沙滩上留下的痕迹,于是人们也从此不再需要去费劲地辨别视觉的真假,画面中一些抽象的形式称为被观看的对象。

展览现场
1992年,陶伯纳开始了他隐形平面的创作,因为癌症的困扰,纯暗房的工作成了他唯一力所能及的摄影工作。他让显影水自由地在玻璃平面上流淌,在具有偶然性的环境条件下生成黑白的画面。这些像水墨一样黑白分明且具有流动感的照片,承载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他的儿子托马斯在采访时说道:“我觉得这些作品让我联想到生命无常。”

展览现场,策展人曹恺说想让人们通过这个立方体更直观地进入陶伯纳的世界中

展览现场

《隐形平面》系列
配合这次展览,金鹰当代组织了一场关于陶伯纳的研讨会,毛焰、汤国、董文胜、郑闻等在南京活跃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均来到现场。在参加过众多国外摄影节的董文胜评价陶伯纳德作品时,用了“诗意”这个词。他认为陶伯纳的摄影较之杜塞尔多夫派的摄影,作品中多了一丝温情和诗性,这在德国的摄影界的确有所不同。

研讨会现场
展览将持续到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