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艺术实践“离岸”的探讨 “丝路国际”在南艺美术馆开幕
南艺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左一)、香港艺术家梁志刚(左二)、缅甸艺术家莫萨(左三)、策展人王亚敏(左四)等合影
3月4日下午3点,“AMNUA国际计划II:丝路国际”在南艺美术馆三楼展厅开幕,这是南艺美术馆2016年的第一个展览,展览由王亚敏策划,展示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0个艺术家、组织、集体、项目以及实践研究和活动。南艺美术馆馆长李小山表示“丝路国际”是南艺美术馆从去年开始一直策划的重要项目,基于当下社会的所有文化现象、艺术现象都离不开国际背景的现实,南艺美术馆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打造一个符合国际要求的美术馆平台。
观众在艺术家肖武聪作品《艺术的准备》前驻足
李占洋雕塑作品《唐僧和妖精》
“青海艺术双年展”展览照片
“青海双年展”不用于以往的展览:只呈现艺术家的名字和简单信息,而作品则作为外延延伸分布在青海的各个空间
装置、影像作品占展览的大多数,而此次展览的架上绘画则数量有限。
阳江组作品
作品细节
“地形学”第一回项目:麒麟铺,展示了关于南京地区的墓葬风俗文化
“麒麟铺”主要展示了参与成员们实地考察的过程与结果
“AMNUA国际计划”是基于艺术世界“外包、内销”的历史现实、到由其制造的各种针锋相对的主体实践在当下的凸显这一语境之下,讨论当下艺术实践中的操作和意识症候。“丝路国际”是该计划第二回的展现。
薛问问作品
薛问问 《飞机》 55×45×12cm 聚氨PU酯、铅笔、有机玻璃 2015
艺术家于瀛作品
帐篷里是一个关于“甜党”、“咸党”的“政治斗争”
胡向前作品
策展人王亚敏表示,每一次展览结束后,参展者和其作品总是逃不出以下命运:被送回仓储、画廊、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私人或者其他公共收藏,抑或是被送往下一站展览或者项目等,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被迫或者自觉地再次回到国际艺术生产的流水线中流转。意识到自身在经济系统框架中的位置和角色,在微观上,艺术活动呈现出艺术家日益自觉的自我经济实践;在宏观上,艺术经济和总体社会经济也呈现一种相互“离岸”。展览“丝路国际”正是呈现各种努力“离岸”的艺术政治经济学实践。
蔡东东自“额滴神呐”计划后筹建的“众神庙”,这里“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灵”,但并不涉及宗教
“众神庙”中各式各样的“神”:白菜、狗……
“马赛克”组成的钱币
“平克共和国”(Pink Republic)
“平克共和国”粉色的一切
由宋兮、杨欣嘉策划、多个艺术家参与的“圆梦公寓”项目展示
《艺术绘画坏蛋店》展览现场
香港旺角的《天台农场》展位
《天台农场》:香港老式居民楼的房顶大多都种植着蔬菜
展览将持续至3月21日。
亚历山大·乌瑞作品
缅甸艺术家莫萨作品
徐坦录像作品《两平方米》,与一般投影方式不同,投影仪位于天花板,直接将影像投射在地面,观众更能真切感受脚下“两平方米”的土地
穆罕默德·拉瓦里 《Everthing is sacred》 录像 2013
鲁兹贝赫·阿克巴里作品《序幕》:在某一楼顶焚烧一块新鲜的肉
肉被烧成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