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博物馆携手王家增揭开一代人的工业记忆
2月4日下午,“城迹——王家增作品展”于朝阳公园国际金融博物馆如期开幕。进入展厅,在昏黄的灯光映衬下,墙上的作品宛若老旧城市历史记忆的倒带影片,浓重的工业时代氛围立即显现出来。

艺术家王家增(中)与国际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右二)及嘉宾合影
本次展出的是艺术家从2014年至今创作完成的20余幅布面丙烯作品,作品的色调大都为灰暗的工厂环境或锈迹斑驳的模糊建筑,灰暗的背景中的包容着凌乱的几何建筑群、破旧的盒子、看不清表情的工人…

展览现场
按照作品编号仔细看去,作品面貌从早期到后期的细微变化也逐渐显现。早期清晰可见的工厂实景背后饱含钢铁的寒冷意味,后期图像色调上增加了明亮的色彩,清冷的灰暗背景中混杂着丝丝暖色。建筑群的几何轮廓也从早期棱角分明逐渐转向虚化模糊甚至抽象。艺术家告诉我们:最初的作品当中,盒子元素是一种禁锢的符号,展现了人性的束缚,在那个大的背景下,房子就是盒子,人在里面很孤独。晦涩的隐喻了在当下时代人物作为工业产品构成元素的无奈。后期作品表达逐渐从记忆中的工业时代走向现代工业,场景从灰暗的工厂演变成房子、汽车等现代化元素,环境逐渐现代化。因为工业社会发展把很多优秀的建筑拆掉了,所以作品大都不是照着图片画的,添加了的自己主观创造,在往现代工业转换的同时都能隐约看到过去的影子。艺术家认为,当代人在享受时代变迁带来好的一面的同时,环境与生活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至于今后的创作方向,艺术家希望能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更多元化的尝试一些新媒体的创作方式。

《城迹2》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4

《城迹8》117x90cm 布面丙烯 2014

《城迹19号》58x60cm 纸上丙烯 2014

《城迹35》58x60cm 纸上丙烯 2014
另外,据博物馆的媒体负责人介绍,2015年将陆续开展数个艺术展览项目,海淀区的新馆也将于5至6月开幕。
本次展览持续到3月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