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勃麟 大隐隐于市

作者:静竹 2014年5月19日 专题人物
2012年作品《红色传说》
2012年作品《红色传说》
(图片来源:Hadrien de Montferrand画廊)
 
采访刘勃麟这种艺术家特别舒服,我问“作品选材有什么变化”他立刻知道我想循序渐进谈商业化的问题,毫不故弄玄虚遮遮掩掩,我直言他“炫技”,他说:“你还是给我留着面子呢。”作为一个直率的人,我认为这么做比某些艺术家高明多了。
 
从索家村到“城市迷彩”
 
我第一次看到刘勃麟的作品,是在大众网站上,打的是“令人瞠目结舌的隐身技巧”之类噱头。广大网友啧啧称奇,称之为“真正的艺术”,间或有人质疑“这为什么叫艺术”。平心而论,他们口里的“艺术”和当代语境中的“艺术”相去甚远,说的基本上不是一回事。
进而再关注他,是从大大小小的艺博会。无论中国外国,尤其是各种中型艺博会中,几乎每次都能看到他的作品,巴黎·北京画廊更是一次不拉,且常在销售反馈中提到“刘勃麟的作品格外受欢迎”。他创作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作品,便是“城市迷彩”系列。
“城市迷彩”系列的创作模式,最初产生于2005年11月。索家村强拆,上百艺术家被牵连,刘勃麟为了表达对此事的不满,站在墙壁前在身上画上墙壁的图案拍下照片,整个人仿佛隐入环境中。自此,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常有人问他这种作品属于摄影还是行为艺术,他将其称为“摆拍”。这种方式与行为艺术应该较为本质的区别,因行为艺术的作品主体为行为过程,而刘勃麟作品系统的目的却是最终的呈现,摄影是他选择的“可能是最佳的”呈现方式。在一次次不同背景前借颜色隐没的动作,艺术家曾解释说是为了脆弱的人由于无法摆脱所处环境的强大影响而形成的无助感,探讨“人如何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本来不懂摄影的他,也随着创作的推进,逐渐摸索涂画油彩、实现隐形效果、拍照等方面的技术规律。
图片来源:刘勃麟
图片来源:刘勃麟
中国的安迪·沃霍尔
 
2005年末刘勃麟开始“城市迷彩”系列,2006年即有三张作品被法国Bertin-Toublanc画廊选入个展,迅速卖出去两张。“他们觉得这个有可能,圣诞节过后转过年来马上就把所有的计划取消,给我做了一次个展。所以应该说我很幸运。”时至今日,刘勃麟的作品较少出现在拍场,不算是因拍卖纪录能够引起热议的摄影家,但绝对是最大范围受到欧美藏家欢迎的中国影像艺术家之一。说白了就是走量。“城市迷彩”系列涉及的范围也愈发广泛,从各地残留的大标语、呈射击动作的福娃旁边等这些明显打擦边球的场景,到各种工地、荒野、各国城市、超市、外国杂志摊、剧场乃至电话亭、推土机等等,许多场景看似似乎没有什么意义,顶多算复杂环境中炫技般展示“隐形人”技巧。
当我端坐刘勃麟面前,向他提问整个“隐形人”系列在这些年的创作过程中,主题产生了哪些变化。他说:“你还是给我留面子。你从法国回来应该有法国记者那种犀利,以后可以比如这么问;‘你对商业化怎么看?你排斥别人说你是一个商业艺术家吗?’甚至美国有媒体说‘刘勃麟是中国的安迪·沃霍尔’。”我一时结舌,露出尴尬时自动出现的礼貌笑容,心里却隐隐兴奋。
2009年,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开始逐渐升温,刘勃麟在2011年创作了超市饮料架前的作品,副标题为“塑化剂”。“我每一次拍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总会把我当时对世界的那种态度,那种惊讶,那种纠结在我作品中展现出来。这就是你说的那种炫技,或者是针对市场。我更在意的是我的感受。我只是在这个形式下,去表达了我们这个种族,这些人面对的这种生存纠结。”
2012年在欧洲某杂志摊前的作品
2012年在欧洲某杂志摊前的作品
刘勃麟2008年作品《城市迷彩No.73》
刘勃麟2008年作品《城市迷彩No.73》
 
尊重画廊——可借鉴的市场经验
 
除了“城市迷彩”系列外,雕塑系毕业的刘勃麟也在坚持雕塑和绘画创作,日前刚刚在Hadrien de Montferrand画廊举行纸上作品个展。提到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刘勃麟非常直白地说:“第一,因为我的作品里有几点符合西方人对中国,对中国艺术家的想象;第二,我严格地按照画廊这个体系自身的规律去发展,去考虑自己的位置。如果说有什么经验的话,这个是我最重要的一个经验。”他非常遵守游戏规则,该走画廊的事绝不私自与第三方接触,同几家画廊保持长期的联系。
作为艺术家,自己的创作是否契合大多数藏家的口味,有时候属于际遇甚至宿命问题。不过,刘勃麟分享的这个经验,值得每个艺术家借鉴。
有致敬艺术大师倾向的《波洛克“气味”》
有致敬艺术大师倾向的《波洛克“气味”》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