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 不神秘的匿名人

作者:静竹图片提供:Galerie Perrotin 2015年4月20日 专题人物
JR 不神秘的匿名人
提起JR,许多人第一反应是神秘的匿名街头艺术家。他的过去模糊一片,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把自己藏在墨镜和帽子后面,使用代号和人交流——这么说起来,俨然是《名侦探柯南》里的黑衣组织成员嘛!然后,细究起来,JR真的那么神秘吗?
“女人是英雄”项目在肯亚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女人是英雄”项目在肯亚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2012年贝浩登画廊将JR的“Inside Out”系列带到香港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2012年贝浩登画廊将JR的“Inside Out”系列带到香港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唤醒尘封历史的悲歌

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期间,贝浩登画廊香港空间为JR在纽约的“Unframed”项目举行预展,并联合香港当代艺术基金会同期在浅水湾举行他的个展,Emmanuel Perrotin还准备把巴黎金秋九月的黄金展期留给JR,足见这位法国画廊主对自己同胞小兄弟的信心。JR从2009年开始在意大利、瑞士、巴西、法国等地创作“Unframed”项目,此次选址纽约爱丽丝岛移民医院。这家医院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用于接收来自世界各地因病无法及时入籍的移民,三十年代移民政策收紧后转而接收伤兵,二战后羁留战俘,1954年正式关闭。在半个世纪里,这里浓缩了希望、离别、重生、挣扎、迷茫、期待等等过分鲜活的情感,如今杂草丛生,一派凋零破败。JR从医院的档案资料中挑选病人照片,剪裁后贴在医院遗址的窗格、墙壁等处,仿佛唤醒尘封历史的悲歌,将大家的眼球吸引到这段既属于过去,又极其现实的故事。虽然使用已存在的图像,但直视观众的黑白人像、线条清晰的构图等元素,依然让人们一眼就认出这是JR的作品,就像他张贴在熙熙攘攘街道上的那些巨幅照片,拼命融入背景环境,同时用属于JR的艺术语言一瞬间击中你。
提起JR,许多人第一反应是神秘的匿名街头艺术家。他的过去模糊一片,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把自己藏在墨镜和帽子后面,使用代号和人交流——这么说起来,俨然是《名侦探柯南》里的黑衣组织成员嘛!
然后,细究起来,JR真的那么神秘吗?
2013年法国马赛的“Unframed“系列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2013年法国马赛的“Unframed“系列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涂鸦少年捡到相机后会做什么?

1983年,JR出生在巴黎西部郊区,母亲是突尼斯人,父亲是欧洲人。家里亲戚多,郊区邻里关系更近,他从小就生活在大集体里,周围不是亲戚就是朋友,好像不管什么时候在哪里都像在自己家似的。从十三四岁,他开始接触街头涂鸦,中学搬到巴黎Belleville地区的亲戚家后更是豁然开朗:“我发现了一片从前不知晓的世界,巴黎变成了我的游乐场。” 17岁那年,JR在高速地铁A线的某站捡到游客丢了的挎包,里面有一台相机。那时他正沉浸在发现巴黎地下城美妙的狂喜中:这里枝枝蔓蔓无数地铁线路,有无数分岔和转角,回荡着整座城市的回声。JR开始用相机记录自己热爱的一切,拍摄蕴藏着未知和冒险的巴黎地下城,还有他画涂鸦的朋友们。
JR花了不少时间,才一点点了解视觉艺术产业是怎么运作的。小时候,他家里墙上不挂什么画儿,美术馆、艺术家之类的概念他倒是明白,不过那是跟自己完全无关的领域。至于涂鸦,这不是什么艺术,倒更像是一种郊区少年的捣乱。反正那时候他是这么想的。拍摄之后,他自然而然地想到把照片张贴在大街上,就像把涂鸦画在大街上一样:“我不是那种一开始通过逛美术馆、看画廊了解艺术世界的人。我一直画涂鸦,对我来说,把作品展示在大街上是很自然的。大街是这世界上最好的画廊。”
聚焦巴以冲突的系列“面对面”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聚焦巴以冲突的系列“面对面”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街道上的肖像

从2004年开始在巴黎进行的“28毫米”计划,可谓JR第一个着手创作的艺术项目,是他第一次试图用镜头展示和介入,宣告并发问。
2002年,他认识了几个组成艺术小组的年轻导演,其中一位Ladj Ly邀请他到巴黎郊区Montfermeil展示自己的照片。JR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社区,“简直像科索沃似的”。他立刻决定要做艺术项目,展示这里的人们。随后,2005年巴黎爆发大规模骚乱,一时间把移民政策等问题推上风口浪尖。JR觉得媒体中描述的人群和自己看到的完全不同,每天公布“今天又烧了*辆车”到底是信息公开还是推波助澜也值得反思。有记者找到熟悉移民聚集区的JR,让他帮忙拍摄被点燃的汽车和打砸抢现场,但他显然无意于在别人的指挥下对着特定题材咔嚓咔嚓地拍。他还是聚焦于黑人聚集区,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搞怪做鬼脸都行,然后把这些照片张贴到巴黎东部中产阶级聚集区,每张照片都标注人物的姓名、年龄、地址和职业。
这个名为“28毫米,一个世代的肖像(28 Millimétres, Portrait of a Generation)”的项目奠定了JR创作的基础。在他十几年的创作中,肖像一直是非常关键的元素。无论自己亲手拍摄、使用现成照片还是请助手拍摄,他都非常关注如何用人像——常常是简单正面中景拍摄的人像——表达意图。他的作品牵涉的主题十分广泛,包括许多世界上最尖锐也最艰难的话题:印度的强奸问题、巴以冲突、突尼斯革命、女性权益等等。把大张大张人像照片贴在建筑外墙上,JR用这种惊人的方式从这些巍峨的大事件中提炼出一个个小细节,放大展示给人们,和主流媒体全局观的俯瞰视角形成鲜明的对立与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JR也越来越脱离了在街头画涂鸦的少年形象。他已过了30岁,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国在世艺术家之一,2011年获得TED大奖,在有影响力的美术馆和画廊展览,在拍卖中也取得不错的成绩。虽然许多人还是习惯性地将JR看做“隐藏身份的匿名艺术家”,但多年以来,JR就不拒绝出席展览开幕、颁奖仪式等公共场合,2014年在上海做项目时大大方方和粉丝自拍,早年的面具也改成了简简单单一副墨镜遮着眼睛而已。他接受的采访虽不多,但在采访中对自己的来龙去脉侃侃而谈,平时还常常更新网站和社交平台账号,一点神秘的派头都没有。若纯讨论“匿名”,我们的确只知道他姓名的缩写JR,然而,身份证上的名字对于我们了解一个艺术家真的重要吗?当我们了解一个艺术家的出生地、年代、童年经历、从业背景、创作意图后,难道还需要知道什么别的吗?
大家又不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叫JR还是AZ,张三还是John Smith,通通无所谓嘛!
木板纸上水墨创作的《The Wrinkles of the City》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木板纸上水墨创作的《The Wrinkles of the City》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Hi艺术=Hi  JR=JR

大街是最好的画廊

Hi:为什么一开始要把照片贴在大街上展览?一开始大家怎么反应?
JR:因为我一直画涂鸦,对我来说把作品展示在大街上时很自然的。大街是这世界上最好的画廊,因为在大街上艺术才能触及所有人。一开始我花了很多时间在不同国家没日没夜地贴照片,被撕坏了就第二天重新贴。当时正是社交网络产生的时代,也帮助了这些图片从一个国家流传到另一个国家。
Hi:你曾经说过,在大街上贴照片可以使那些不去美术馆的人看到你的作品,为什么这么重视让这部分人群看到作品?
JR:我不是画廊体系出身的艺术家,我也一直希望用这种方式和大家分享,这种方式也已经成为我的一个标签。对我来说,创作的意义不在于最终的成品,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最终成果同样重要。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不是拿作品做一个展览,而是整个行为:创作的过程,布置作品的过程,吸引人们注意,聚拢观众的过程。这整个过程是作品的一部分,比照片本身更重要。
Hi:为什么你对拍摄人像这么感兴趣?
JR:现在世界各地的人都对自己照片的价值非常关注,他们十分清楚这些肖像的价值,肖像和他们自己的关系。肖像就像是某种个人宣言。在某些国家,人们来拍照是自信地展示自我吸引关注,另一些国家是为了能够发生。整个创作就变成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在不同语境下,能从这些肖像以及人们对肖像的使用方式中读到完全不同的东西。同样,我在户外展示,在某些国家大家会认为是艺术,有些国家就看做破坏公物。我同一个系列的作品在一个地方被警察叫停,在另一个国家却被请到美术馆展览。同样的事物,在不同背景下意义可能完全不同。
Hi:你如何说服不同国家,说不同语言的人参与你的项目?
JR:通常来说我不需要非礼去说服他们,人们会从项目中看到让他们感兴趣的点,看到作品对于他们本身有什么意义。他们不是为了我参与,而是为了分享自己的照片,为了体验那种集体感,为了增加不同的体验。
木板纸上水墨创作的《The Wrinkles of the City》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木板纸上水墨创作的《The Wrinkles of the City》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艺术家的任务是提出问题

Hi:你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得到什么?
JR:艺术家的任务是提出问题,他们不一定要做出解答。我的创作更像是一种课题研究,这种研究有时候需要拿到露天,展示给人们,让人们进行对比,进行公众的、社会的解读。
Hi:为什么你要保持匿名?
JR:涂鸦界一直是这样,大家都会在作品上留下化名,我延续了这个习惯。我要突出的是作品中的人,不是我自己。但是我觉得有时需要向大家解释我的作品,所以会接受采访,也会在社交网络上说明,不然可能有些人只看到表面,只看到一些图像,看不到背后的东西。匿名更多是一种谨慎吧,我不想刻意突出自己的私人生活。另外,去一些比较敏感的地区创作时,我可以使用我的真名入境,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名字。
Hi:你现在怎么看画廊、美术馆、市场等一系列艺术产业?
JR:对我来说,我独立创作作品,但当我重新展览作品时需要和画廊、美术馆合作。对我来说这个系统很重要,和我在户外展览的工作方式形成互补。我的创作都是自己出资,资金来源于作品销售。比如作品卖得少得时候,我就做小一点的作品,卖得多了就可以做更大体量的创作。不过,我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创作方式。我以“我有什么”为基础去思考和创作,而不去想“我能够拥有什么”。
西非利比里亚的项目“女人是英雄”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西非利比里亚的项目“女人是英雄” ©JR-ART.NET.Courtesy Galerie Perrotin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