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前五年做影响力,后五年做特点

采访:廖冬云 2014年10月18日 专题话题
这是我第三次采访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这一次他最激动。快临近中午时,他突然说道:“你知道吗?五年前的今天(9月28日),可能再过一个多小时,我们美术馆就对外开放了。”提及五年来的成绩,杨超很是直率。他认为五年来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动了西安当代艺术的氛围,这在他看来比什么都重要。
西安美术馆馆长  杨超
西安美术馆馆长  杨超
西安美术馆
西安美术馆
Hi艺术=Hi 杨超=杨

在西安,当代艺术的氛围已经起来了

Hi:西安美术馆作为一个综合性美术馆,一半传统一半当代的定位是怎么确立的?
杨:实际上当代和传统并不矛盾,传统的东西过去也很当代,历史沉淀下来的就是传统。这些年来,当代艺术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很多城市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西安基本上处在了一个边缘的状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西安的传统太强大了。西安的传统艺术很强大,主要是技术很好,但缺陷在于用传统技法画古人的思想,缺乏当代思维。我们在西安做一些当代艺术的活动,实际上是希望能够启发当代思维,希望过去的传统能够有一些创新。
我们做的传统也是具有当代性的传统,主要是大量引进一些在全国这方面走在前面的艺术家,给我们西安的传统做一个对照;另外,做一半纯粹的当代艺术展,无论是从表现形式、视觉审美、还是观念思想,都对西安从事当代艺术的人算是一个启发。
五年来我们做很多当代艺术活动,主要是为了给西安很多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或者准备做当代艺术的人、或者是在外地的当代艺术家营造氛围,让他们感觉,在西安,当代艺术这个氛围已经起来了。

Hi:成效如何?
杨:成绩还是比较显著的。西安现在当代艺术群体也有很多人,虽然还没有出现超级大腕,但氛围已经形成了。我们需要的是在追求当代艺术的过程中,不是追求西安一定要出现一个大腕,不一定要如此。但当代艺术是一个社会行为,是为这个社会做文化性服务和文化性的创新,如果说西安出现了三个全国很牛的当代艺术家,但西安整个城市的文化和当代性不够的话,我们还是失败的。如果我们没有出现一个当代艺术大腕,但整个西安文化方面的创新能力非常强,走在了最前面,这可是最大的成功。当然了,氛围有了后,还能够冒几个大腕那就更牛了。
2011年6月,观众在西安美术馆欣赏方力钧作品
2011年6月,观众在西安美术馆欣赏方力钧作品
美术馆地位高了才好谈融资

Hi:目前来讲,西安美术馆在引进当代艺术项目时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杨:当代艺术类的项目,我们一方面做了很多全国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个案,另一方面主要是国际性的当代艺术群展,像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加拿大当代艺术展”。个案的标准主要是考虑艺术家的影响力,国外的项目主要还是为了开拓那些目前尚没有机会出国的年轻人的眼界,让他们有机会便利地看到原作。我们并不发愁人才的问题,思路也清晰、也不缺乏勇气,就是资金问题,和全国其他美术馆一样,资金问题很令人困扰。

Hi: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杨:现在很难说每年在年初时就把钱准备好了,说今年要办多少展览。我们只能制定好计划,然后按展览计划去筹资,这个过程非常艰辛。让谁赞助、让谁掏钱都没有那么容易。

Hi:有一些美术馆在尝试专业委员理事会或者赞助理事会模式,你怎么看?
杨:我认为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美术馆做得很成功,中国人对美术馆理事会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整个社会对美术馆的认识不一样,在国外,美术馆的地位很高,但中国的美术馆在一座城市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地位低了以后,融资就很困难。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尝试,西安美术馆属于国有民营性质,我想在这个体系下,能不能做一个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理事会出钱,理事会来聘请馆长。用理事会的钱成立一笔基金,通过基金再去赚钱,赚来的钱用作经营美术馆。我希望未来可以这么尝试。
2011年6月,西安美术馆展出了首个当代艺术个案——方力钧“从符号到解析”
2011年6月,西安美术馆展出了首个当代艺术个案——方力钧“从符号到解析”
Hi:西安美术馆怎样去保证展览的学术性?
杨:实事求是地讲,美术馆的前五年我们是不讲学术。五年之前,人们根本不知道西安有一个美术馆,从西安美术馆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面时,我们就决定要在五年内做知名度、做影响力。如果完全按照学术的角度去做的话,可能很多障碍、弊端,因为西安面临的现实是,当代艺术几乎为零,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没有办过全国性的展览。

Hi:那未来呢?
杨:今天(9月28日)是我们开馆五周年的庆典,我们开幕的《1981:“西安首届现代艺术”文献》展就是一个分水岭,从今天开始,西安美术馆在展览中将注重学术性和系统性,我们要做出自己的特点。1981年是西安当代艺术的开端,虽然之后这些年,西安本地的艺术发展出现了一种空白,反而上海、深圳、成都等其他城市都已经发展了,但西安必须补这一课。我们打算以西安1981年的活动为开端,对中国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发生过的很多重要活动以文献和作品展览的方式进行一个回望,做一系列的研究性的展览。另外,针对1981年以前,从古代到现代西安的传统艺术的发展做一系列的研究项目。
2013年4月,西安美术馆推出了薛松大型个展“碎片时代”
2013年4月,西安美术馆推出了薛松大型个展“碎片时代”
2014年,西安美术馆推出了俸正杰、俸正泉兄弟二人联展。图为在西安美术馆馆内放映的俸正杰个人创作的纪录片。
2014年,西安美术馆推出了俸正杰、俸正泉兄弟二人联展。图为在西安美术馆馆内放映的俸正杰个人创作的纪录片。
观念滞后太可怕了

Hi:在美术馆五年的这个档口,你感觉西安当代艺术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杨:西安当代艺术家在崛起,这个集体在扩大,我想这是做美术馆最大的贡献。而且,我们也发现,西安在水墨方面的探索也出现了一批年轻艺术家,他们已经知道国画不能再继续无病呻吟、做些伪传统的东西了。以前是根本没有这种意识。

Hi:近两年来,除西安美术馆之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当代艺术机构,比如OCAT西安馆。当代艺术项目也多起来了。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杨:我要自豪一点地说,西安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些大大小小的美术馆或者画廊,首当其冲的功劳要记在西安美术馆的账上。我跟很多机构负责人聊起来,他们都提到西安美术馆的影响力对他们当时产生要做机构的想法影响很大。过去可能有这种想法,但没有实施,看到西安美术馆做了很多展览之后,才激发了他做美术馆的愿望。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一个城市再多的美术馆都不算多。
2013年,第七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西安举办。西安美术馆曾试图将批评家年会作为美术馆的固定品牌活动。
2013年,第七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西安举办。西安美术馆曾试图将批评家年会作为美术馆的固定品牌活动。
Hi:相比较而言,西安的画廊还是比较薄弱?
杨:可以肯定地说,西安没有画廊。西安有画店没有画廊,画店也就是挂着画,像是商品一样,谁来买就卖谁,画廊承载的功能就很多了,包括对艺术家的签约、包装以及学术研究,做展览、做推广,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讲,西安还没有画廊。

Hi:我看到西安美术馆旁边有一个岭墨画廊。
杨:这是我们文化公司前期参与过的一个画廊,也是尝试。它是一个几个人投资的股份制画廊,之所以去做,是希望能够在西安做成一个样板。它不一定要赚到很多钱,但要做成一个画廊标本,让西安人知道什么是画廊。西安的艺术经济跟全国基本上是脱节的,从艺术家到所谓的藏家、买画的人,观念都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他们总认为到艺术家家里买是最放心的,艺术家的观念也没有变化,他们觉得拿画廊卖还需要分成,完全忽视了画廊作为一个中介为艺术家推广所做的很多努力。

Hi:西安做收藏的人多吗?
杨:很多,但都是以国画为主。做当代也有几个比较有名,做得还不错的,但基本上都是收藏外地艺术家的。个别收藏一些西安的,也多是出于对西安艺术家的关照,支持艺术家的发展,这种情怀还是值得赞扬和尊重。但问题关键在于,他们对收藏对国画的认识还停留在很早以前,这种观念上的滞后,也造成了画廊业的滞后。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