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剑龙 “水墨艺博”是一个给大家“拼一拼”的水墨舞台

作者:滕昆采访:滕昆摄影:滕昆 2015年12月18日 专题人物
12月17日,一个全新的博览会,第一个以“水墨”为主题的专项艺术博览会——“水墨艺博(INK ASIA)”正式开幕。七个月前,许剑龙在北京预计会呈现“三十家”画廊,而最终在香港会展中心,近五十家画廊以“水墨”为题集体亮相。
全球首届水墨艺博总监许剑龙在开幕式现场
全球首届水墨艺博总监许剑龙在开幕式现场
这个为从事水墨工作的艺术家、机构、专家、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开拓的全新、开放、自由互动的水墨艺术欣赏平台,注重包容本土及国际视野,并尝试通过展览销售、专题探讨及学术交流,呈现由参展画廊和艺术家们带来的多元化、高水平的水墨作品。关注本土,面向国际,基于“水墨属于东方艺术的语言体系”的前提,许剑龙力图构建一个立足本土、勾连亚洲、走向国际的“水墨”阵地。
首届水墨艺博(INK ASIA)现场入口
首届水墨艺博(INK ASIA)现场入口
博览会现场设置的“INK+”艺术项目现场
博览会现场设置的“INK+”艺术项目现场
“启变——香港新水墨先驱”现场
“启变——香港新水墨先驱”现场
Hi艺术=Hi 许剑龙=许

我们做的是艺术,不是金融

Hi:“水墨艺博”创办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想到要做一个专业化的水墨博览会?
许:最初其实是有香港会展中心这个理想的场地。其实一开始有好几个方案,这只是其中一个,但是这也是我最想做的。因为,我觉得做博览会,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身份的一种表现。因为我有收藏,自己又运营画廊,所以我可以从一个比较立体的、宏观的角度去看整个市场的发展跟变化,一个博览会应该想一想要用哪种方式来呈现。
Hi:对于“水墨艺博”有哪些期许?
许:一方面,在商业上可以得到更多更长远的发展,得到更多行家或者艺术界的认同。另外,我们要发挥博览会作为平台的功能性,就是文化推广。我们做艺术文化,不仅仅要看拍卖纪录或者成交记录,我们做的是艺术,不是金融。
Hi:对于“水墨艺博”,最初的计划是什么?目前来看,达到最初的预设了吗?
许:我确实有一个五年的整体规划和构想,但是我想自己慢慢沉淀一下。跟构想相比,我觉得完成了70-80%,我想还要继续跟艺术家、专家、策展人以及收藏家交流。你要问我满不满意,我觉得第一届拿到差不多五十个展位,我觉得是不错了,暂时来说,我是比较满意的。当然,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中港台之外的画廊参与进来。
 
世界画廊在本届博览会推出“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个展,艺术家为本届博览会创作了全新作品《日月竞辉》
世界画廊在本届博览会推出“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个展,艺术家为本届博览会创作了全新作品《日月竞辉》
 

来自上海的华府艺术空间带来艺术家蔡广斌个展,负责人吴放表示,希望以个展的形式,在这个以水墨为主题的博览会中为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来自上海的华府艺术空间带来艺术家蔡广斌个展,负责人吴放表示,希望以个展的形式,在这个以水墨为主题的博览会中为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从本土出发

Hi:那么本届的主要规划是怎样的?
许:我一开始就定了内容的框架,现代绘画、抽象转化、生活沙龙、新锐、共同策展五个大的方向。希望这个博览会,可以比较多元、开放的客观呈现水墨的多样性,又有传承,又有未来性。
Hi:为什么选择2015年推出这个项目?
许:我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筹备。也是看到今年整个经济的环境,大家好像都觉得不太确定。我觉得,这个大家都不太敢做太多动作的时候,我们这样推出,对整个市场会有一个刺激的作用,让大家也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另外,现在市场是不太好,为了应对这个,我们展出的作品也是跨度很大,年轻新人和大师级的前辈艺术家都有。目前来看,我觉得整个气场还是不错的。
Hi:市场的低迷会影响招商吗?
许:画廊在整个市场比较安静的时候,也还是需要推广的,画廊需要找到出口多接触藏家。藏家不去某个画廊的原因很多,但是他有可能会去博览会。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让大家在商业上找到出口的平台。
由艺倡画廊带来的艺术家杨诘苍作品,在《OH MY GOD》与来自粤语的《OH DIU》魔性的巡回音频播放中对应着艺术家反复涂写的文字,呼应本届博览会艺倡画廊推出的“追寻笔迹”主题
由艺倡画廊带来的艺术家杨诘苍作品,在《OH MY GOD》与来自粤语的《OH DIU》魔性的巡回音频播放中对应着艺术家反复涂写的文字,呼应本届博览会艺倡画廊推出的“追寻笔迹”主题
主打香港青年当代水墨艺术家的嘉图现代艺术带来十位艺术家的作品
主打香港青年当代水墨艺术家的嘉图现代艺术带来十位艺术家的作品
博览会为香港水墨前辈级艺术家朱兴华开辟空间,在汉雅轩帮助下完成艺术家慈善项目。图为水墨艺博总监许剑龙(左)与艺术家朱兴华
博览会为香港水墨前辈级艺术家朱兴华开辟空间,在汉雅轩帮助下完成艺术家慈善项目。图为水墨艺博总监许剑龙(左)与艺术家朱兴华

重新思考水墨未来

Hi:如何看待香港的水墨市场?
许:我觉得,水墨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开始就在,一直与我们的生活在一起。对于香港来说,之前藏家大多收藏香港的水墨艺术家,或者自己圈子收藏自己喜欢的艺术家,但是我觉得现在市场流通性很好,藏家能够收藏新鲜艺术的渠道也特别多。对于这个博览会而言,就是一下子将很多不同风格的水墨艺术家同时呈现。      
Hi:首届“水墨艺博”放在香港这样一个开放的地方,有考虑比如“传统和当代碰撞”这种主题吗?
许:放在香港,我认为是很好的机会,让大家可以把一个误差调整过来。我一开始说要做水墨艺博,大家都会说是不是传统水墨,我觉得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重新去思考水墨的未来性,重新去思考水墨跟现在的关系。这个博览会,可以看到的是,水墨不是都是传统的,也可以是跟我们现在的生活很有关系的。在香港,大家会以一种比较开放的态度去看艺术,香港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不仅仅是说我们吸收不同的文化,也是我们自己亲身体会文化的窗口。
许剑龙 “水墨艺博”是一个给大家“拼一拼”的水墨舞台
本届博览会展出水墨作品的同时,也积极展示水墨的多种延伸形态,图为德美艺嘉展览现场
本届博览会展出水墨作品的同时,也积极展示水墨的多种延伸形态,图为德美艺嘉展览现场
汉雅轩提供的沈爱其大型装置《水墨里程》
汉雅轩提供的沈爱其大型装置《水墨里程》

一个水墨的舞台

Hi:我们看到这届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和艺术家名单,有专注本土的,也有专注国际团体的,还有国外的以水墨为主要媒材的艺术家,所以这届博览会会有“实验性”在里面吗?
许:绝对有。作为一个全新的博览会,天然就有一种开拓性和实验性。一个做水墨的画廊,放在这样一个几十家画廊都做水墨的博览会里,我觉得大家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竞争。我想我们需要这样的良性竞争。我觉得这个开拓是很重要的,我希望这个开拓可以给从事水墨艺术行业的同仁新的想法,同时让大家跟市场有很直接的互动,因为这个就是一个水墨的舞台,大家就是要来拼一拼。
Hi:博览会肯定展位有大小,位置有选择,本届水墨艺博如何平衡参展画廊呢?
许:这个问题是从市场既有格局来问的。在博览会参展名单里,尤其是很多西方当代艺术博览会,名单里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有名气的画廊参与,我觉得这种建构是有危机的,这种危机对于我们亚洲画廊来说,就是会被边缘化。我觉得这个是很不公平的,一个博览会,怎么可以让画廊觉得被边缘化呢?另外,我觉得,每一个博览会都有一种文化的策略。所以,你看,在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里,能看到多少个做水墨、或者中国艺术的机构呢?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做水墨,原因就是这个市场里面确实有很多画廊在默默地、很努力地去做。他们带的艺术家也是蛮有实力和想法的,只是在这几年,闹哄哄的当代艺术市场里他们没有参与。原因当然各有不同,但是不代表他们不好。所以我觉得我们做博览会的时候,要保持开放和冒险的精神,让好的作品,有想法的画廊都可以参与。
玉兰堂带来艺术家刘天怜个展,并以艺术家标志性的色彩感妆点现场
玉兰堂带来艺术家刘天怜个展,并以艺术家标志性的色彩感妆点现场
来自北京的艺·凯旋艺术空间现场
来自北京的艺·凯旋艺术空间现场

期待国际化未来
   
Hi:那你理想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

许:我希望未来可以变成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现在我们是以中港台为主,未来我觉得我们可以有一个整个亚洲的联系,那样会比较好。再之后就可以进入国际,欧美的画廊、乃至欧美的市场做一些交流,希望当代水墨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暂时来说,我想头两到三年保持五十个的规模,对于整个博览会的发展来说会是一个比较健康的节奏。不是我不想一下子放大,而是我希望一步一步来。
Hi:与欧美对接这一点,你觉得欧美对我们的中国水墨的观点和看法是什么?
许:一开始,你不可能要求别的国家和别的民族的艺术家去理解一个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艺术,我觉得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同时,我也觉得他们现在没有太多的机会真正去了解。两年前,大都会也做了一个水墨的展览,在欧洲每年也零星会有一些展览,但是西方一定是以西方的视野去看水墨,而我们,既可以有西方的角度去理解水墨的多样性,同时又是从传统和精神性的角度去看水墨跟我们的关系。我觉得未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观众、画廊会参与,我也相信越来越多海外的艺术家,会选择水墨的媒材。
Hi:对他们来说,水墨艺博也是窗口?
许:对,我觉得这类型的推广力度,其实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因为你需要他们慢慢进入。对于他们来说,这还是一个小众的、另类的、情趣的东西,在西方当代艺术的世界里,水墨只是偶尔出现。我觉得文化是慢慢沉淀的,要慢慢从心里去欣赏和理解,跑过去做一两次推广不能马上改变别人的思维,所以我觉得这个国际交流还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过程。

主营古董、来自伦敦的MD Flacks营造着东方气氛
主营古董、来自伦敦的MD Flacks营造着东方气氛
平艺术延续着经典、精致的博览会风格
平艺术延续着经典、精致的博览会风格
 

来自台北的松荫艺术现场造景
 
来自台北的松荫艺术现场造景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