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 Kelly 我的画廊不是麦当劳

作者:静竹图片提供:Sean Kelly画廊 2014年9月22日 专题人物
Photo:Steve Benisty,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Photo:Steve Benisty,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Sean Kelly提到五星餐厅和麦当劳的不同,来类比不同类型的画廊。其实餐厅还能细分成漠视美食故弄玄虚的餐厅、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餐厅、海纳百川菜系混乱的餐厅等等,可与各种画廊一一对应。Sean Kelly画廊一定是那种既懂得美食,又懂得做生意,有坚持,也懂妥协的精品馆子。
Anthony McCall展览 Photo:Jason Wyche,© Anthony McCall ,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Anthony McCall展览 Photo:Jason Wyche,© Anthony McCall ,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又低调又牛气
 
作为一个“超级奢侈品”产业,世界上大名鼎鼎的当代艺术品商人通常都风度翩翩,从外形上和上流社会靠拢好赢得对方的好感,并带点非常礼貌的冷漠,无论喜悦还是沮丧都要能让别人看出来是假装的,好显示自己“不为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从这个标准来看,Sean Kelly似乎就少了那么点“腔调”:看得出热爱美食的身材,不刻意用假装的不屑来显示自己的层次,也不迎合粉饰地说些空洞官方的无用语,对谁都亲切有礼,一点架子都没有。
再看画廊的艺术家名单,就感受出Sean Kelly画廊的牛气: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谢德庆、Idris Khan、Alec Soth、Joseph Kosuth、Los Carpinteros……几乎每一个都是不同代际、不同媒介、不同风格中的佼佼者。这家画廊1991年纽约在SoHo区默默开放,和几个画廊主早期结下友谊的艺术家合作,一步步寻找和推广新的有才华的艺术家,参加包括巴塞尔艺博会在内的几个靠谱艺博会,和新老藏家维持关系。2005年,画廊搬到Mercer大街,2001年搬到29大街一个600多平方米的空间,据说那时候几乎没有画廊开在数字大于24的街区。2012年,画廊搬到第十大道,新空间由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普利兹克奖评委之一森俊子设计。“最近一次搬家,我们的新空间大概2050平方米,其中只有400平方米是公共展览空间,其他部分是办公室、私人接待室、仓库等。我们画廊以展览的层次丰富、富有挑战性著名,画廊空间要提供给艺术家各种与展览空间、建筑合作的可能性。如果艺术家总在同样的地方展览,他们也会觉得乏味。”最近,Sean Kelly开始和中国大陆的艺术家更密切地合作。今年年底,画廊将举行孙逊的个展。Sean Kelly本人9月份又跑了一趟中国,和几位艺术家见面。他的画廊就这样,又低调又牛气地在纽约艺术圈伫立了二十多年。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个展现场 Photo:Jason Mandella,© Robert Mapplethorpe Foundation,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个展现场 Photo:Jason Mandella,© Robert Mapplethorpe Foundation,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酒香不怕巷子深
 
Sean Kelly出生在英国,在艺术学院学习创作,本来接受的是艺术家的训练,毕业后却成了策展人。在英国时,他一直在美术馆、非营利性机构里工作,却一直对艺术的商业运作颇感兴趣。然而,八十年代末的英国,艺术圈极少有人会从公共机构跳到商业机构工作,美术馆总监跑去做画廊经理简直匪夷所思。1989年,Sean Kelly全家搬到美国,他才正式进入当代艺术的商业运营工作。
“之前我的确在公共机构,” 我问起美术馆和画廊工作有什么不同时,Sean Kelly这样说,“但作为美术馆总监,我有责任考虑如何为美术馆增加收入,并且与艺术家保持稳定持续的联系。不少美术馆总监可能不会去考虑资金,也习惯于和一位艺术家合作一次,然后就换别的艺术家。我一方面很乐意和艺术家们合作,另一方面可以筹集到很多资金。把这两点放在一起,其实就跟开画廊没什么区别了。”
接受艺术创作教育,并拥有丰富策展和美术馆经验的Sean Kelly,看艺术品时有绝佳的品味,能够准确地发现有才华的艺术家。而最可贵的是,他能够坚持自己的品味,发现才华并为艺术家找到持续发挥自己才华的路线。正如他将画廊比作餐厅,Sean Kelly是一位既懂得鉴赏美食,又能够合理经营自己的餐厅,持续提供给顾客上佳的食物,并吸引新老顾客前来的老板。当我问他,如何在画廊开放初期取得藏家的信任,他回答说:“如果你真的有能力、有想法、有眼光,那么同样有想法、有眼光的人就会找到你。”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观众在欣赏Frank Thiel的作品 Photo:Jason Wyche,© Frank Thiel,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观众在欣赏Frank Thiel的作品 Photo:Jason Wyche,© Frank Thiel,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Hi艺术=Hi  Sean Kelly=SK
 
画廊应保持统一的审美
 
Hi:1991年你刚刚在美国成立Sean Kelly画廊的时候,美国的艺术产业是什么状况?
SK:我1989年正式完全搬到美国,在一家画廊工作了六个月,艺术市场忽然就堕入谷底。1989年到1995年,美国的艺术市场非常困难。当时快疯了,我刚刚举家搬过来,结果“哗啦”一下,艺术品完全没市场了。不过,事实证明,如果我能从那个时期挺过来,之后就什么都能做到。那时候虽然非常艰难,但也是种绝妙的体验,让我更加坚强。
Hi:从画廊成立到现在,你有没有改变过画廊的经营方向?
SK:应该说没有过。我的画廊成立了已经差不多25年了,这期间当然也会有一些变化——我们都和25年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了。不过,在我看来,画廊业的特性之一就是要保持稳定一致,一家画廊必须保持自己的眼光和重要的特色,要用统一的审美和观点去选择艺术家。我的画廊在过去的25年间保持了这样的稳定性。
Hi:当你提到“统一的审美和观点”,能否形容一下Sean Kelly画廊的审美?
SK: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不过很难一言蔽之……我想,隐藏在画廊背后的基本理念,主要在于观念和语言这两点。我们合作的大多数艺术家,都从某种层面来说,探究艺术与语言、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常常与空间、建筑发生关系,讨论艺术如何存在于空间,与空间产生交流。
Hi:进入画廊业超过二十年了,你有没有考虑过到英国去开个画廊分支?
SK:哈哈哈哈,这个吧,说实话,我们没那么大兴趣……怎么才能用听起来不显得特别讨厌的方法解释呢?你知道,五星级的餐厅和麦当劳是有区别的。麦当劳是个连锁品牌,在全世界都有分店,就像某些画廊一样——我就不列举名字了。不过,我不认为这样的地方能给人们提供更好的食物、更好的展览。它们只是全世界开店而已。我们对画廊的环境和内容的关系非常在意,不能像连锁品牌那样,只是简单地把现在有的东西搬到另一个地方。我们现在没有(开海外分店)这样的计划,不过也不是说以后就不会这么做,只是,如果要开分店,我们会用和已有方式不同的方法去做。

Julião Sarmento今年春天的展览 Photo:Jason Wyche,© Julião Sarmento,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Julião Sarmento今年春天的展览 Photo:Jason Wyche,© Julião Sarmento,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如何面对剧变的艺术市场
 
Hi:你觉得从九十年代到现在,艺术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SK:艺术市场变得比以前大得多,范围广泛得多,也更多元化。对艺术市场感兴趣的人比原来多得多,其中涉及的金钱也多得多。在八十年代,甚至到九十年代初期,艺术市场就是一口泉水,但现在变成亚马逊河,因此运作方式也产生了变化。生意变得更有竞争性,给艺术家和画廊的压力也更大了。艺博会的数量和二十年前相比,增长速度快得吓人,双年展和拍卖也是。总之,艺术市场更加国际化,全年无休。
Hi:那么,藏家的风格、习惯、偏好等等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SK:25年前,只有数量很有限的一小撮收藏家,我们基本上能认识其中的每一个人。现在有成千上万的藏家,没人能认全。不仅是藏家的数量增加了,类型也更加分化:有真正的藏家,对艺术有强烈的感情和热切,他们收藏是因为自己真的喜欢;有投机者,专门买进卖出;有好胜型的藏家,只买市场中最顶尖的东西。有人喜欢去拍卖行,有人喜欢从画廊买,有人喜欢逛艺博会。
Hi:概括来说,你觉得这些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SK:我觉得单纯地去批评说“这不是好现象”没有意义,因为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25年前的世界和现在很不一样,我们周围的世界已经改变了,艺术市场也改变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这都是事实。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能力做好两件事:要有能力适应这个市场,增加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和这个市场一起成长;同时,我们要有能力辨别自己做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并坚持下去。也就是说,你必须坚持自己的特性,将其与市场的变化结合起来。
2013年Los Carpinteros个展现场 Photo:Jason Wyche,© Los Carpinteros,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2013年Los Carpinteros个展现场 Photo:Jason Wyche,© Los Carpinteros,Courtesy:Sean Kelly,New York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