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纯杰 美术馆不在于自身生产,贵在价值构建

作者:廖冬云 来源: hiart.cn 2013年7月3日 专题人物
去喜玛拉雅美术馆探访之前,我听过一种八卦:喜玛拉美术馆新馆尚未开馆馆长就换到了第三任,从沈其斌、黄冰逸到王纯杰,美术馆内部有争斗。这样一种频繁更换加上新馆开馆日期的一再推迟,也实在令人担心喜玛拉雅美术馆到底靠谱不靠谱。可在拜访之后,令我觉得遗憾的是,行程又一次太过于匆匆,再一次错过完整地看喜玛拉亚美术馆开馆展“意象”的机会,而且真心好奇这家美术馆除了鼓励观众带着睡袋来美术馆露营之外,他们接下来还会有哪些新招数。关于馆长王纯杰,这个囔囔着要去“流浪”的人分明对做美术馆有着一套很符合喜马拉雅美术馆愿景的见解以及再合适不过的从业履历。馆长这一身份于王纯杰而言,压根就不是传闻中的需要去争夺的一种权势,实则是逃脱不掉、放不下的责任和一次意外。丝毫没有馆长架子的他,看起来就像是个志愿者,以一种“退休”的姿态提供馆长服务。
Hi艺术=Hi 王纯杰=王

培育大众是正经事

Hi: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开馆展“意象”看起来非常中式?
王:对,偏中式的。这个展览最多的作品还是偏向于当代艺术,但又不是纯粹的当代艺术展。我们更多地是考虑文化上的问题,很跨界,包括建筑和表演。我们整个的理念是希望将中国当代艺术和中国文化精神连接起来,并不希望当代艺术与传统之间完全断裂。我想,这种联系很重要,它向外展示的是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我们自己的文化。虽然现在我们主张全球化,不过全球化格局下,每一个地方都应该有它自己的文化板块以及自身的特点。
Hi:这是否预示了美术馆今后展览的方向?
王:我们的定位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另一个在于让传统与当代相互呼应。在展览策划上,这会是大致的思路,但每一次肯定都会不一样,具体展览计划还需要多一点的时间思考,也会有很多跨文化的跨界展览。
Hi:为什么这么考虑?
王:美术馆不应该仅仅做培养艺术精英的事,另一个角色在于培育大众。很多美术馆都做得很精英、小圈子化,那么,我们希望美术馆能够跟普通老百姓发生关系,也就是将生活的、文化的相互结合起来。当然,我们也会做一些高端的文化论坛,也不排除做一些建筑的、设计的展览。本质上而言,美术馆的重点不在于自身的生产,而是价值的构建,这就需要通过一种互动的方法来构建,比如说公共教育,而构建不在于灌输下去,应当是互动产生的。
Hi:所以你期望美术馆有一种属于它独特的气质?
王:气质还在构建中,不可能那么快,它不是一种外面的感觉,而是从内部慢慢营造出来的。现在很难说,我们美术馆还缺少很多东西,从今年开始,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健全两个部门,一个公共艺术、一个是教育艺术。公共艺术部门就是将喜玛拉雅做成一个公共艺术博物馆的概念,把这些公共场合艺术化,发展到社区内部、广场周边。现在我们虽然有教育部门但还称不上教育中心,等这两步做好了,气质才会显现出来。
Hi:你预期完善的话还需要多久?
王:我想再过两年就会全部推出。现在我们的美术馆建筑是完成了,空间很大气、很有力量,这也是我们美术馆的一大优势。非常注重空间体验,在建筑空间的利用上少有浪费的。但软件方面是我们比较欠缺的,如何建立起一个团队,以及怎样带给观众体验是我们要去思考的。

团队成长是首要的

Hi:你打算怎么做?
王:围绕着“体验”,我们马上要做喜玛拉雅大本营。我们并不把喜玛拉雅看成一种高度,强调的是攀登喜玛拉雅的精神,大本营的概念是希望让大家攀上各自的高峰。让艺术家来发挥他们的智慧来做一些有意思的公共空间项目。比如说这次来的以色列公益小组就蛮有意思的,他们正在提交方案。此前,他们在以色列策划过“巴士站书架”项目,建立一个网络发动起城市市民通过约定时间在巴士站换书的计划,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全民看书、换书计划。我们希望推动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项目,所谓公共艺术就是要和公众发生关系,在公共场所放一些雕塑不一定是公共艺术,那不过是个人的展示而已。
Hi:团队方面呢?
王:我们这个团队很好玩、也很奇怪,三十个人管了三个空间。我们属于项目团队型的,不是说一个人固定在某一个岗位,而是机动地做事情,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填,通常是一人身兼好几份工作,角色不断地换,是一种协同的工作方式。
Hi:这么做是因为你们招的人不够吗?
王:我比较喜欢这种工作方式。年轻人进来后只能做一类工作不利于他的成长、成才,我不希望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是每个部分会固定一个负责人,但部门的员工是流动的,角色可以不断转换,本来做教育的,也可以做媒体看看。

我们在成本控制上是最低的

Hi:作为馆长,目前你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太多了。首先就是如何让我们的团队成长起来,好让我可以早点退休。另外,就是我们这个团队需要不断地学习,找出多样化的做展览的模式以及艺术推广的模式,这是最关键的事情。第三,展览还是期望能够提升,更国际性一些,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参观人数。
Hi:财务方面呢?
王:财务方面我肯定管不好,但我的同事做得很好。我们在成本控制上做得很好,可以说是最低的。
Hi:一项展览大概会花多少?
王:这不能说,说了别人估计得气死了。比如说开馆展开幕式,我们有表演、有水墨互动、包括启动仪式都非常气派,场面也很大,但钱花的很少,因为我们自己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
Hi:常规的经费大概需要多少?怎么解决的?
王:基础的肯定要过千万。要算上运作、包括赞助那得好几千万,但也不是我们集团全部投入。其实去年的经费,集团投入三分之一左右,但今年可能三分之一不到,因为开销太大了。新场馆太耗钱了,管理费、物业费就将近四百多万、几百万电费就已经近千万了。但没办法,我们只能找赞助、找其他人支持、再就是节约成本,你看我们人很少,三个馆才三十多人,最早是一个美术馆就七十多人,当时就是固定编制的。而且,我们这帮人工资比其他地方低,但都挺有干劲的,也有很多志愿者。另外,我们也在想办法造血,比如说开发衍生品、通过公共教育将观众带到美术馆来。
Hi:有效吗?来看展览的人多吗?
王:我们每年要做一百多场教育活动,平均三天一场。比如说原研哉展览35天,我们在多所大学进行了路演,不算上演讲,活动加起来近五十场,这样子才能把观众带进来。因为我们周三是免费开放的,所以人流比较集中于这一天,往往会有上千人。平常也就几百人或者两百人左右,我们的位置还是太偏了点。

流浪是件很开心的事

Hi:做美术馆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王:这是个意外。我本来没有想过要做美术馆,现在退休了流浪到上海,流浪了三十年没想到流浪多了一点时间,超过预算了。本来我想要到北京去流浪、到国外去流浪,我想过流浪的生活,但上海真是事情太多了。
Hi:所以你被套住了?
王:是。太多事情要做,主要是年轻人快点当家,我就可以撤了,然后继续去流浪。
Hi:你想要去哪里流浪?
王:不知道。流浪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人生也是这样,你出生在哪不是你选择的,上帝把你扔下来,以后要去哪里,也不是别人告诉你的,你要做什么也没人告诉你。那上帝扔下来没有征得你的同意,接下里要怎么走,人生是没有说明书的,它就是一段旅程,这旅程就是保持你想要的姿态。
Hi:你这么随性,是不是在做美术馆上也没有太多的规划?
王:美术馆当然会有大的目标,但具体要做还是需要创意,不能定死它,你要让它有创意、有环境、有互动。

相关人物

相关空间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