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 不如弹琴

作者:张朝贝 2017年3月23日 专题人物
我和郑维约在草场地采访的时候,北京已经进入了数九寒天,路上的行人都捂紧了口罩,也裹紧了内心。想必在北国以北的哈尔滨,已经滴水成冰。而越是在寒冷的地方,玩音乐似乎就越适合重金属。
弹琴的人之二 - 摇滚之神 350x250cm 综合材料2015
弹琴的人之二 - 摇滚之神 350x250cm 综合材料2015
摇滚,作为生命的一部分
郑维1983年出生于哈尔滨,在高中时便迷上了摇滚。“当时宿舍有朋友在放摇滚,他挺喜欢摇滚的,后来我们就一起淘碟、买CD,渐渐就喜欢上了。”作为超级摇滚迷,郑维从2010年开始以摇滚乐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并于2013年在北京现在画廊举办了“I’m sorry,but that is ROCK AND ROLL”,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上的摇滚盛宴。
时隔六年,郑维再次以摇滚之名,带来一场“弹琴”。事实上郑维不玩音乐,正如他表面看上去那样,不像一个摇滚乐手,但那个抱起吉他的动作似乎是他永远的情结,并激励着他这些年的创作,我们仍然可以说,摇滚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弹琴的人之一 - 草地上的巴勒斯 230x230cm 综合材料 2015 
弹琴的人之一 - 草地上的巴勒斯 230x230cm 综合材料 2015 
与前些年以摇滚乐手客观形象进行创作的作品相比,这次展览中的作品更多从主观出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的形象进行创作。“比如那件《草地上的巴勒斯》,是美国‘垮掉派’的代表人物,他不是摇滚乐手,也许也不会弹吉他,但他对摇滚乐的影响特别大,比如说后来的涅槃乐队。所以我想象他坐在草地上弹吉他这样一种情景。”
这件作品也是郑维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它的画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恰到好处地呼应了威廉·巴勒斯提倡的“切割写作”,而在作品的侧面,贴满了被切割的《裸体午餐》,而那正是作家的代表作品。
弹琴的人之三 - 罗伯特·约翰逊 250x250cm 综合材料2015 
弹琴的人之三 - 罗伯特·约翰逊 250x250cm 综合材料2015 
一种情结的结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郑维,擅长在雕刻后的木板之上直接进行色彩绘画,并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作为“摇滚”系列的收官之作,郑维用八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一棵“摇滚树”,他以布鲁斯-摇滚为主要线索,兼顾了爵士和乡村音乐的代表人物,100多位摇滚大师跃然于画上。
郑维根据他们的年代与自己的理解将其置于画面的不同位置,人物之间通过电线彼此连接,并最终与下方的吉他相连。尽管工作量浩繁,但郑维仍在没有任何助手的条件下独自完成,而这似乎也成了他对摇滚、对自己充满仪式感的致敬。
郑维 弹琴的人之五-纱布头 228x257cm 综合材料 2016
郑维 弹琴的人之五-纱布头 228x257cm 综合材料 2016
致敬之后,创作仍要继续。在郑维看来,“这个东西算是我的情结,现在做足了就过去了,下一步就不是这个了。接下来要探索的东西,也许就不再过于讲究借助摇滚的形式了,而是去思考在这个形式上怎么结合才更完美,包括色彩、语言、造型上,可能你画一个肖像,就说明很多的问题了,这是我要努力的地方。”
采访结束后,我们给郑维拍摄肖像的时候,他爬上梯子,与背后那棵枝繁叶茂的“摇滚树”融为一体。一种情结虽然结束了,但另一个新阶段似乎才刚刚开始。
郑维 弹琴的人之四-电视头 250x270cm 综合材料 2016
郑维 弹琴的人之四-电视头 250x270cm 综合材料 2016
Hi艺术=Hi 郑维=郑
音乐在放着,画在画着
Hi:在创作上,你似乎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
郑:就展览来说,基本上保持每年一个个展的频率。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工作进行,不是在画画,就是在准备画画,每天平均动笔时间大约6个小时。因为就住在工作室里面,早上起来吃饭之后就准备画画,午饭后下午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画画。晚上光线不太好,可能差不多画一两个小时。
Hi:平时除了画画,还有哪些其他的活动?
郑:工作之余,喜欢听音乐、看书。其实也不是特别专业,音乐一直都是放着的,画画时也在听,除了摇滚,也包括电子、爵士,什么都有。
Hi:你看上去,不像是一个特别“摇滚”的人?
郑:对,形象上可能不是。其实摇滚乐不止是很暴躁的那种音乐,它是包罗万象的,尤其是早期的,很轻柔的声音,也能直达你内心。摇滚乐手也不一定都打钉、长发、朋克,很多早期的摇滚乐都是“好孩子”的形象。
Hi:你是学版画出身的,但创作的方法并不是传统的版画方式。
郑:对,我一直试着做版画与色彩的结合,我之前画油画接触到色彩,就想把两者结合到一起,试验了很多,目前都是采用这种形式来创作的。我觉得这是很值得自己去努力探索的东西,而且可能还有很多没有达到的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家看现场 之一 活结乐队木刻和综合材料 73X54cm 2015
在家看现场 之一 活结乐队木刻和综合材料 73X54cm 2015
节奏的掌控要适度才行
Hi:你最开始想做的这样一棵巨大的“摇滚树”的想法来自哪里?
郑:当时脑子里有很多的形象,因为我通过读书知道很多摇滚乐手和他们之间的脉络,可能就是无意间有这么一个想法,我就觉得应该做,跟老黄(黄燎原)聊了一次,他觉得这个想法行,应该能挺震撼。正好那个时候我有了工作室,也能画得下。
Hi:这棵树上没有中国的摇滚乐手?
郑:对,因为我只画到70年代出生的乐手,中国的摇滚乐还是太短了,从1986年崔健的第一声算起,也就仅仅30年,毕竟摇滚这个东西是人家的,中国可能只能算是一个没有画像的树枝吧。事实上,还有很多人都没有画上去,原本计划的有300多人。
郑维 The Tree 577x380cm 木刻 综合材料 Woodcut Mixed media 2016
郑维 The Tree 577x380cm 木刻 综合材料 Woodcut Mixed media 2016
Hi:你的创作受到哪些艺术流派、大师的影响?
郑:我喜欢表现主义的东西,还有英国的那些肖像画家,比如弗洛伊德,德国的奥尔巴赫,还有波普艺术,这些对我都有挺大的影响。波普艺术会把流行的东西用到图像上来,我也会选择一些当下流行的东西放到作品中;而在绘画的力度上,可能会与表现主义更接近。
Hi:这个系列收官之后,有何创作计划?
郑:有一些创作方向,为2017年的展览会准备一些。之后不知道怎样,可能会减慢一下节奏,有的时候节奏的掌控要适度才行。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