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空间 开始,在路上

作者:滕昆 2013年12月4日 专题话题
空白空间 开始,在路上
田原坐在她的办公室里,和她身后就要迎来十周年盛大庆典的空白空间一样淡定自若。喝完一碗茶,田原说,和画廊一样,她也要迎来自己入行十周年了。坦白说,未见得她如传闻中的那般火爆,至少在这个下午,因为忙碌而沁出汗水的田原不疾不徐,在我迟到半个小时之后,在又一次三个展览同时开幕的前一天,仍然慷慨的给了我一个小时的时间。根本没把我赶出去。

无心插柳

青岛人田原高中读的是青岛六中,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任何一所美院都代表着强悍的专业能力和惹人艳羡的骄傲资本。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再到留学德国白登湖艺术学院学习纯艺术,从研究生到“大师生”,创作之余还在铜版画工作室为大师们印制铜版画,2004年之前,作品风格偏向“极简的,非具象素描”的田原走的是一条职业艺术家梦寐以求的道路,并且几乎摸到了成为职业艺术家梦想的边缘。
当年的艺术家田原在展览中认识了后来将她领进画廊业的画廊家亚历山大·奥克斯(Alexander Ochs),这位在1997年于柏林创立Alexander Ochs画廊的德国人,是最早将徐冰、方力钧、杨少斌等中国当代艺术家介绍到德国的画廊主之一。田原说她感恩亚历山大,不仅仅因为他是她进入画廊业的领路人,更是因为他带给她德国式的严谨——时至今日,空白空间仍然延续着来自德国的体系与规程,而这种影响还将继续延伸。

2004年2月,亚历山大在中国的画廊——空白空间开幕,彼时的空白空间有着鲜明的欧洲烙印,并借助一系列有大牌艺术家参展的国际交流展,以及多元化的作品呈现方式和严谨先进的管理模式,迅速树立品牌并成为本土画廊关注与借鉴的对象。八个月后,回国度假的田原决定帮助这位初到中国面临重重困难的画廊家“管一管画廊”。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给自己留了十天假期的田原在空白空间一呆就是十年,并在2008年年底,与亚历山大就画廊选址产生分歧之后全盘接过了画廊。田原坦言在开始独立运营空白空间之前,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个画廊家,在最初帮助经营管理空白空间的两三年里,也不时有“回去画画”的念头。而在十年的光阴里,田原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起伏升降,那一场无心插柳反成为了田原为之奋斗的事业。

与同时代的艺术家一起成长

2008年,是属于中国的奥运年。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爆,798成为北京新地标的同时,也逐渐褪去了最初的“神秘”。大量游客的涌入让这座原本冷清僻静却处处氤氲艺术气氛的老工厂变得混乱喧闹,田原与她的合伙人迎来了第一次涉及取舍的矛盾。

那场矛盾几乎不是矛盾,而他们冷静克制的分手方式也难以被定义为这是一场股东间的“分道扬镳”——而这也为后来空白空间与Alexander Ochs的再度合作埋下伏笔。田原说,分开的理由非常简单,严谨的德国人认为798失去了作为画廊“主场”的氛围,要立刻搬离,而中国人田原则认为在那样一个“乱糟糟”的年头贸然搬离未必适得其所,更何况当时画廊还只有几个月的房租合同。最终,亚历山大撇下了一句“要做你自己做”,刚刚三十岁的田原就这样开始了“自己做”的征程。

田原并不否认在自己真正作为画廊主开始工作时的“茫然”。拥有了自己独立运营的空间,作为曾经的艺术家田原和过去的画廊负责人田原的经验都有些不太够用,她召集整个团队说,我们要做一个五年计划,五年之内收支平衡就算成功。

自己做画廊的田原最终将空白空间开在了草场地,与香格纳画廊为邻。如果说德国背景的退出与撤离798让人对空白空间不由得心生疑虑,田原接下来的动作更是叫人大吃一惊。在以收藏家张明的“Domus收藏展”拉开展览帷幕之后,人们在空白空间常见的大牌艺术家们几乎集体缺席了画廊接下来的发展。放弃了当时中国最前沿、最容易令人兴奋也是最容易获得商业利益的艺术家们,田原和她的空白空间想要做什么?

转眼五年过去,田原给出了她的答案。她说,过去借助亚历山大的资源,我有幸与那些老师级的艺术家们有合作关系,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我还是太年轻。他们永远都是我老师辈的艺术家,我不曾参与到他们成长的时代。一家画廊一定要有与自己同期成长的艺术家,而我希望,可以与属于我同时代的艺术家共同成长。

画廊的责任是做好服务

选择与自己同时代的艺术家一起“成长”的田原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画廊经营策略与运营理念。田原说,在她看来,画廊首先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画廊不是殿堂,也不是农贸市场,画廊要有标准,更要有思想。田原把空白空间定位为实现“成长”的空间,在这个界定中,空白空间把“服务”视为关键,这种服务,既包括对藏家提供的种种售前售后的推介与帮助,又包括对艺术家的支持与奉献。

“艺术家”的过往让田原在艺术家选择上有着独特的见解,而“画廊主”的身份让她时刻保持着与“个人趣味”理智的距离。她说,艺术是有法则的,作为一个职业艺术家,在不在这个法则之上、甚至是否知道这样一个法则的存在是衡量他能否成为“艺术家”的首要标准,而在这个法则之上,并能准确定位自我,然后可以深入下去的艺术家,那肯定会是好的艺术家。对于“站在点上”又处于“同时代”定位中的艺术家,空白空间向来不吝啬自己的关注与支持。田原说空白空间与艺术家之间有着非常规范的合作。“彼此认同,相互的尊重和信任”是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长期协议”。 

作为艺术家,要在自己的点上越走越远,而作为画廊主,田原又不得不不停地拓展她对这条法则线索的延伸。她说,做画廊不能过分关注一个“点”,而是必须把“点”拉成面。多年来,田原坚持做“我们理解范畴内的作品”,一方面,是基于对画廊、艺术家与藏家、乃至当代艺术的尊重与自觉,另一方面,则是田原对空白空间自身定位的坚守。她可以为尚不知名的艺术家提供个展的空间,但那一定是她所理解,并坚信站在法则之上的。而结果便是,我们看到空白空间出品的年轻艺术家们在获得一个又一个展览机会之后变得成熟,并崭露头角,而长期稳定的展览支持,也让空白空间强化着自己的品牌,并收获赞誉。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