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艺术客》的所有都关于人

采访:朱凡 2014年5月30日 专题话题
《艺术客》执行出版人兼主编 王静
《艺术客》执行出版人兼主编 王静
2014年,新刊《艺术客》正式加入艺术媒体的讨论。而作为艺术圈中的资深媒体人,王静的这次转身也可谓是动静非常。创刊号以艺术圈内的人物作为封面,虽然这现象并不罕见,但当内容围绕人物为线索不断展开之时,方才品出一个“客”的字中深意。跨领域的广度、人物深入的角度,是否能够成为艺术媒体展开的新思路?而《艺术客》又是否会成为艺术圈中的那本《人物》?
《艺术客》创刊发布会现场
《艺术客》创刊发布会现场
Hi艺术=Hi,王静=王

我对纸媒有信心

Hi:当下很多质疑关于纸媒的生存能力及被需要的程度,为什么仍旧选择做《艺术客》这样一本新的艺术杂志?
王:第一,艺术行业有一个特殊性,在于视觉化,它依赖于视觉载体呈现,而纸质载体到目前为止仍是最主流的、最长久的存在。我对纸媒还是挺有信心的。或许若干年后,类似于出版物的视觉艺术的载体还将长期存在。我们没办法站在一个更长远的时间点来观察。但这就和短时期内,绘画无法为新媒体艺术完全取代是一个道理。纯粹的文字阅读可以在电子书上完成,但相信很多人也会有感受,快捷资讯从网络等新媒体渠道获取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在对艺术的回味与积淀中,纸媒的优势还是任何载体不能取代的。

Hi:在当下众多艺术媒体的讨论中,《艺术客》创立时是否明确考虑到杂志的定位?是如何的切入点?
王:准备创刊时一定会考虑这个问题,那么多媒体,内容都会存在交叉,但杂志立意还是不同。《艺术客》当然希望找到自己的风格。最重要的在于如何把艺术这一精神化的内容令所有人相信其背后的重量,想要讲述艺术圈的人是怎样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推进艺术这件事情。最初的构想就是希望呈现艺术圈的众多故事和多年来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艺术客》整体思路是将从事艺术的某个人以及他的标准作为主线。

Hi:《艺术客》是否希望建立一种人文关怀?连续两期从封面到大专题都是围绕个人展开?这是否是未来杂志内容展开的思路,还是以后会有不同的主题出现?
王:《艺术客》的所有主题是关于人,希望更多地呈现艺术圈中如何推动一件事,作为参与者的感受,如何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推动艺术的进展。

Hi:是否考虑过杂志的读者群?
王:关于《艺术客》的受众,首先我们会把内容做得深入浅出,易于阅读,希望资深行业内的读者会产生阅读兴趣,而在大众层面对于艺术行业感兴趣的人是我们未来更需要服务的读者目标,因为艺术的受众未来必定会大大增加,他们需要了解艺术的进展,融入这个丰富的艺术世界,欣赏艺术,消费艺术,他们需要看到艺术的更多价值从而热爱它,需要了解这个行业如何存在并发展,而不仅仅狂热于艺术的货币价值。
《艺术客》创刊发布会现场
《艺术客》创刊发布会现场
寻求定位的差异性

Hi:《艺术客》创刊号跨越了很多艺术门类,在绘画、建筑等不同领域展开讨论,关注风格,这样开放的视角是否会造成内容的不够深入?
王:在构建杂志框架的时候,《艺术客》将70%的关注度置于艺术行业内,另外的30%希望将视野扩展到建筑、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泛视觉领域,探寻艺术工作者们所遵循的普遍价值标准,呈现艺术的丰富性。我认为,这与艺术家自我设定的标准,画廊、拍卖行运营的规则,甚至媒体的标准是相通的,说白了,就是建构读者对视觉及泛视觉领域的视野广度,以及对行业良性标准和规则的认同,在这个层面上讨论问题,视角可以多元,但不妨碍内容的深读和趣味。杂志从生态、视觉、跨界三个部分构成,画廊系统、美术馆系统、艺术家创造性、泛视觉文化的交融等层面都会得到关注,而不是凝固于信息重叠度过高的当代艺术视野,为越来越扩展的艺术欣赏人群提供了解艺术的不同视角。

Hi:杂志的整体初创团队都与当代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讨论领域扩大时,是否会对《艺术客》的定位产生模糊性的质疑?
王:还是要强调艺术客的定位如同杂志名字一样,最想突出的便是在行业建构过程中人的作用和人的思想以及行动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在最初吸纳杂志的团队成员时,已经与大家有了沟通和认同感,未来就是在所有的内容策划中进一步突出杂志的这一定位目标,艺术客既是这个杂志的名字,其实也是我们对艺术从业者的印象总括:思想锐利、行动自由、创造力旺盛、尊重规则、有人情味。
《艺术客》创刊发布会现场
《艺术客》创刊发布会现场
背景性的影响

Hi:《艺术客》由凯撒世嘉文化投资,从你的个人经历而言,早期在艺术机构下运作媒体,这其中不同情景的转换对杂志定位和运营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投资背景对杂志本身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作为美术馆主持的杂志,强调作为美术馆的公正或是学术态度。而目前的投资背景下,因为凯撒世嘉文化近年来在艺术推广上的动作与风格是稳健且有远见的,我与投资人陈小兵先生在艺术杂志的运作上有很好的共识,并且目前的北京有机会令艺术与大众层面有更多的接触。我们目前的工作会得到一些来自更广泛层面如大众高消费人群、品牌、公关公司的反馈,不完全是行业内的,这对于艺术的传播是有好处的,使我们待在业内已久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至单一。同时,我认为,艺术的传播是存在障碍的,需要缓慢地蔓延和覆盖。而我们的背景可以接触到比艺术圈更宽泛的人群,以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和方式去传达艺术的信息,是我们会特别注意的。

Hi:详细来说,资方的背景具体能够带来哪些渠道与更广泛的大众关系?
王:凯撒世嘉文化可以直接接触到具有消费能力的旅游人群,同时可以借由频繁的会员活动来传递艺术信息。整个旅游和航空的优势会帮助我们的杂志更好地深入到目标读者人群中。

Hi:在互联网生发至今的形态下,《艺术客》在创立之初如何面对新媒体与纸媒之间的关系?未来有哪些计划?
王: 这个我们有考虑,总的思路是既不保守也不冒进,慢慢发展。杂志刚刚创刊,步调希望稳一点,先要在行业内获得认可。同时,杂志也在进一步适应信息化。杂志的定位是关于深度的时间讨论,行业内每天发生的事情也需要快捷性的通道。我们现在使用的微信公众账号和微博,在信息化的需求上,这二者的传播作用还是不错的。其他的未来还需考虑,如实现一个app的年成本并不低,是否未来可以形成良性的模式还需要探索。

Hi:那么《艺术客》在微信、微博与杂志在内容建构上是否有差异性的存在?
王:微信的内容包括,及时信息和杂志部分内容的摘选。两部分内容有交叉,但大部分不同。微信和纸质内容是相加的关系。微信很及时,要求快捷进而有角度,但更全面和深层的内容呈现起来力度不够,还是需要杂志做更慢更细微的梳理,这又是杂志想要体现的核心价值。

Hi:目前,《艺术客》的团队建设的完成度有多高?
王:对杂志方向的认同感,是最重要的前提,第二是有没有能力实现我们的目标与方向。媒体的工作很辛苦,团队从事这份工作的热情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都需要不断激发。
《艺术客》创刊发布会现场
《艺术客》创刊发布会现场
压力来自方方面面

Hi:做一本全新的杂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你是否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创刊之后,外界的反应如何?
王: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最核心是内容被不被接受,大家会不会认可。再一个就是需要生存下来实现自我造血的过程。关于内容,可能大家跟我反馈的都是比较好的意见。我希望大家拿到《艺术客》时仔细翻翻,因为其中的内容很丰富。当然,在内容还是需要再推敲,寻找每个栏目的重点。但我认为定调还是不错的,是一本严肃的杂志,在认认真真地讨论这个行业的问题。  

Hi:《艺术客》内容后续的展开架构是否有明确的思路?
王:内容框架基本固定了,会不断充实有价值的内容。未来更多的注意力会放在每个栏目是不是有特色的方向,能够抓住有力度的点来呈现。而这样的积累是最需要耗费脑力和时间的。而在封面人物的选择上,我们会留给这个行业被关注或有争论的人,也不排除跨领域的可能性。而从杂志中生态、视觉、跨界三个部分来讲,我希望可以让大家了解对某一个时代或某一个艺术家的关注,产生交叉性的讨论,而不是凝固于当下的狭小的视野空间。

Hi:最后一个小问题,第一期封面人物选择皮力的原因是什么?
王:我们讨论后认为,皮力既有对艺术的信念和深刻理解,同时又不那么恭严肃正,真实有温度,足够有故事,符合我们想象中的典型“艺术客” 。
《艺术客》创刊发布会现场
《艺术客》创刊发布会现场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