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尔第五年,如何改变了亚洲艺术的下一步

作者:刘霞 2017年5月13日 专题话题
香港巴塞尔第五年,如何改变了亚洲艺术的下一步
关于刚刚结束的香港巴塞尔,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便是,亚洲,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品交易当中关键区域。5天8万的参观人数;门票全部提前售罄;全球重要的藏家、艺术家、美术馆工作人员甚至二级市场的拍卖人员聚集于此;几乎所有画廊在本届香港巴塞尔收获了近年来最好的销售成绩……都充分说明香港代表的亚洲市场俨然已经成为了全球艺术交易的重要环节。作为已经有47年历史,并且一直自喻为“不同地域艺术家们的舞台”的国际博览会,巴塞尔本身代表的是国际趣味,在香港市场同亚洲艺术融合、碰撞了五年之后,亚洲艺术品又是否成为了香港巴塞尔的重要交易内容了,而巴塞尔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改变了亚洲艺术的走向?
香港巴塞尔2017博览会现场
香港巴塞尔2017博览会现场
香港巴塞尔2017博览会现场
香港巴塞尔2017博览会现场
香港巴塞尔2017博览会现场
香港巴塞尔2017博览会现场
进一步的全球化
 
 
在不同参与人群的观察下,第五届香港巴塞尔相比以往更加的国际化,正如朱彤在VIP之夜后对我们所说的那样:“香港巴塞尔是西方当代艺术在亚洲的一个重要传播据点,今天来看,这已经是一个很热闹的现实。”如果说过去几届的香港巴塞尔还在平衡着中国画廊和中国藏家之间的趣味与选择的话,那么这一届香港巴塞尔更加自信中国和亚洲市场已经做好了进一步国际化的准备。正如驻柏林美籍经纪人Javier Peres对artnet的记者说到的那样:“人们以前都带他们认为会受亚洲市场青睐的东西来,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今年画廊展出了更多西方艺术。”
香港巴塞尔博览会里森画廊展位
香港巴塞尔博览会里森画廊展位
高古轩画廊的展位从头到尾都挤满了人
高古轩画廊的展位从头到尾都挤满了人
英国泰勒画廊带来的两张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的人物作品
英国泰勒画廊带来的两张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的人物作品
国际画廊和国际艺术的主场地位
 
 
虽然远在香港这个亚洲腹地,但对于巴塞尔艺博会来说,依然是西方画廊和西方艺术的主场。即便是一个交易场所,大多来参观的人是冲着西方画廊的西方艺术品而来的,甚至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朝圣”的心态依然存在。
就像英国泰勒画廊的工作人员在介绍西班牙艺术家大师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挂在墙上的几件作品的同时,总会骄傲的带出数位已经来展位参观过的大家熟知的国内知名艺术家。而国际画廊似乎也谙熟这种套路,卓纳画廊邀请了今年主推的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亲临博览会现场,以及巴塞尔期间大大小小的酒会和派对,依靠一个画廊和一个艺术家的力量就将今年的香港巴塞尔打造成为了“吕克·图伊曼斯年”。就连在此之前并不十分为国内熟知的艺术家瑞安·甘德,也因为近期在上海的个展以及到场里森画廊的展位而成为场内的又一热点。
 
而从这些国际画廊的销售来看,西方艺术品也同样是香港巴塞尔的交易主场,其中中国藏家更是出手不凡。仅VIP当日,卓纳画廊的吕克·图伊曼斯便售出2件价值150万美元的作品,并且明确说明其中一幅为亚洲藏家。豪瑟沃斯画廊带来的菲利达·巴洛雕塑分别以6.9万美元和17.3万美元卖给了一位亚洲私人藏家和一座中国博物馆。白立方西斯特·盖茨大件作品销售给了一家中国重要的私人美术馆,并透露将于不久后公之于众。同一画廊莫娜·哈透姆的作品随后也销售于香港一家重要博物馆。
卓纳画廊的吕克·图伊曼斯是本届香港巴塞尔最大的热点
卓纳画廊的吕克·图伊曼斯是本届香港巴塞尔最大的热点

国内画廊的缩减以及艺术家结构的改变


本届参展香港巴塞尔共有242家画廊画廊参展,虽然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但中国中国参展画廊只有22家(不包括国际画廊的中国空间)。虽然有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北京的蜂巢艺术中心、C-空间以及BANK画廊4家首次加入,但同时有更多的中国画廊(被)退出了香港巴塞尔,例如去年参展的上海Aike-Dellarco画廊、龙门雅集、Van guard画廊以及千高原艺术空间、HDM画廊、那特画廊、星空间和北京艺门。而继2016年北京现在画廊从画廊单元“退”至亚洲视野之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也在今年也从主画廊单元被进入“亚洲视野”单元,展位也从一楼移至了三楼。而就亚洲视野单元来说,内地画廊数量从去年的9家参展减少为6家,而更多的亚洲其他地区画廊和艺术家参展替代了内地画廊。 

同画廊数量消减同时发生的,是国内画廊结构以及艺术家结构的调整。这其中最明显的是中国当代艺术30年以来,曾风光无限的艺术家在香港巴塞尔的“消失”。正如皮力在朋友圈中所说的那样“本届博览会最直接观感就是90年代中国艺术的集体缺席,那段历史造就的人物所剩无几”。纵观3.48万平方米、上下两层的香港巴塞尔现场,能看到的只有香格纳的一件曾梵志新作、佩斯画廊几件张晓刚最新水彩作品、立木画廊刘炜的帆布装置作品、aye画廊一件刘炜小尺幅油画作品、以及前波画廊角落里的一件石冲作品……而这一部分艺术家也代表着中国艺术品的高价,他们的缺席也就意味着中国艺术品在价格上的乏力。最终香格纳画廊这件曾梵志2017年的新作《火》以700万成交,立木画廊的刘炜帆布装置作品在20至25万美元之间被一位美国藏家购买。

长征空间在VIP当日汪建伟绘画作品《接近远 No.2》(2016)以68.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更多 No.17》(2016)以63万元人民币售出。吴山专纸上作品《News Week, the Text Covered by a Red》(1991)以3.7万美元的价格售出,《“蒙娜丽莎”被“照明煤气“给予”》(2011)以60万人民币售出,《小肥姘周线安魂曲_2015.05.21》(2015)则以15.7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长征空间在VIP当日汪建伟绘画作品《接近远 No.2》(2016)以68.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更多 No.17》(2016)以63万元人民币售出。吴山专纸上作品《News Week, the Text Covered by a Red》(1991)以3.7万美元的价格售出,《“蒙娜丽莎”被“照明煤气“给予”》(2011)以60万人民币售出,《小肥姘周线安魂曲_2015.05.21》(2015)则以15.7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蜂巢当代艺术艺术中心首次参展香港巴塞尔带来的梁铨个人项目售出4/5的作品,并收获了占比近50%的国际藏家
蜂巢当代艺术艺术中心首次参展香港巴塞尔带来的梁铨个人项目售出4/5的作品,并收获了占比近50%的国际藏家
作为销售最为火爆的一届香港巴塞尔,中国参展画廊的销售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首次参展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亚洲视野单元带来了梁铨的个人项目,从早期作品到最新的创作,为艺术家做了一次小型梳理,首轮在第一日VIP便销售一空,负责人夏季风甚至打趣到“幸亏带够了存量”。同样在亚洲视野的北京现在画廊也将带来的几位年轻艺术家在巴塞尔期间更是保持着旺盛热销势头,李舜“狂卖”近20件,几乎将近些年积累和新创作的作品销售一空,而且登记预定其新作品的人络绎不绝,预计今年年底才能完成的两件新的“光的书法”作品,一共六个版数,也已经全部被预定。洪绍裴售出他有史以来最大型的一件作品,和其他三件大作品。姚朋作品销售过半,薛若哲作品全部售出,郑维得到一家私人美术馆的巨大尺幅作品的订单。C-空间带来的娜布其个人雕塑项目也被订购多版。魔金石画廊VIP当天就把唐永祥作品全部售出。天线空间参展的刘晓辉作品更是在展前就售出了。
 
但同国际画廊和艺术家在价格上的巨大落差,以及同昂贵的参展费用相比,中国画廊在香港巴塞尔很大程度上只能保持回本的状态,而这种参与与其说是销售,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展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而在遍地国际藏家和机构的香港巴塞尔,这种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Bank画廊展出的林科(生于1984年)小型个展
Bank画廊展出的林科(生于1984年)小型个展
Dittrich & Schlechtriem 展出的Julian Charrière(生于1987年)个人项目
Dittrich & Schlechtriem 展出的Julian Charrière(生于1987年)个人项目
GALLERYSKE展出的Astha Butail 个人项目(生于1977年)

以上三位艺术家入围新一届“宝马艺术之旅”候选艺术家
GALLERYSKE展出的Astha Butail 个人项目(生于1977年)
以上三位艺术家入围新一届“宝马艺术之旅”候选艺术家
一场没有幻想的盛会?
 
 
对于今年香港巴塞尔的空前盛景和繁荣的买气,我们又是无可挑剔的。国际顶级画廊和顶级艺术家的参展,为其聚焦了更多的国际策展人、艺术机构工作人员以及更多的国际市场人员。在新世纪艺术基金会执行董事长楠楠的观察下,因为香港巴塞尔的举办,大量的国际当代艺术从业者们聚焦香港的同时,也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甚至各大国际美术馆和博物馆都在香港巴塞尔期间做自己的项目晚宴,包括V&A将于今年10月于蛇口开办画廊的发布会,以及古根海姆的内部晚宴等,国际对亚洲或者说中国市场的重视不言而喻。
而对于国际人士的到场,是否又为中国艺术品带来了更多的国际藏家呢?虽然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本次展会收获了近一半的新的国际收藏家,但在黄燎原看来,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还是以中国藏家为主。站台中国的负责人孙宁也同样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购买人群主要还是以本土藏家以及像乌利·希克一类长期支持中国艺术品的老藏家为主,大量的欧美藏家以及新藏家对中国艺术品依然处于观望。
那么对于香港巴塞尔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关系来说,是否又如同朱彤所言:“这仅仅就是一个盛会,一个重要的国际博览会在亚洲的盛会,没有幻觉,也没有幻想,就是一个现象。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和推动,或多或少有点积极的重用,但关系并不是很大。”
听听他们怎么说
朱彤
策展人、批评家
朱彤
策展人、批评家
香港巴塞尔是西方当代艺术在亚洲的一个重要传播据点,是欧美当代文化在亚洲主要的展示窗口,当下巴塞尔体系并不是带动亚洲艺术或中国艺术的一个核心驱动力。虽然影响力客观上存在,但并不是香港巴塞尔的本意。10年前我们参加瑞士巴塞尔的时候就和西方主流画廊讨论,大家都觉得未来的亚洲一定是消费或是收藏西方主流当代艺术重要的参与地。在今天看来,这个预设(愿望)已经成为一个现实,一个很热闹的现实。在这里我觉得香港巴塞尔的热闹、疯狂和喧嚣,只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和国内艺术市场体系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且就目前市场的整体情况观察来看,香港巴塞尔还是西方主流艺术家和欧美主流画廊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中国在这当中仍然处于配角的角色,我认为对于未来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们并不可能直接改变这种情况,作为一个艺术的盛会,一个在亚洲最重要的国际博览会,没有幻觉,也没有幻想,就是一个现实,今天巴塞尔博览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和推动,或多或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体系的关系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大。
黄燎原
北京现在画廊负责人

 
黄燎原
北京现在画廊负责人
 
参加香港巴塞尔你不会担心你的作品卖不掉,你所需要考虑的是你带的作品是否足够好、足够特别。这次艺博会我们收获了80%以上的新客人,包括不少海外藏家和两个美术馆,藏家质量很高,但西方藏家进入不多。这一届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画廊明显增多,但它们带来的作品我本人大多无感,我觉得在亚洲,中国艺术还是一枝独秀。香港也算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场,所以肯定比其他国家的艺术受到更多关注,大多数中国藏家也还是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但就整个香港巴塞尔而言,中国画廊和艺术家总体而言还是没有得到西方真正的重视,我们的艺术还难以撼动西方话语的基石,但我们已经得到更广泛的华人世界的支持,这个在我看来尤为重要,我们的血脉相连,容易产生共鸣。我们连续参加了五届香港巴塞尔,见证了它的成长,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它让真正的国际化离我们越来越近,全世界的艺术在这里融合,尤其是东方的艺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和独特性。
张明放
亦安画廊负责人

 
张明放
亦安画廊负责人
 
如果没有巴塞尔在我们家门口做,我们这些做当代艺术的人就没有意义了。打个比喻,如果我们是踢足球的,无论世界杯能不能进得去,都是一个目标。如果没有这个标准,我们只想着在朝阳区踢的如何好如何好,是没有意义的。而当我们在看世界杯的时候,就好好看,别再操心朝阳区的球队!这次巴塞尔给我最明显的感受,是看到了80后、90后新的艺术行业从业者们,有些甚至是dealer,从海外回来开始做艺术品交易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才刚刚开始,会重新洗牌,会重新开始。而如果没有巴塞尔,只有体制和官僚机构的艺术,我们这一代人就废了,下一代人也要废了。
林岱蔚
大未来林舍画廊负责人
林岱蔚
大未来林舍画廊负责人
香港巴塞尔今年是第五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市场越来越成熟,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扎实是世界性的竞争,所以越来越需要拿出真实的好作品出来。良性竞争,对市场的未来发展绝对是好事情。这次香港巴塞尔我看到蛮有趣的趋势是关于亚洲艺术的关注。像我们这次带来是“同文之变”的主题,谈的是不同时代艺术家对山水文化议题的表现,这样的文化议题和对未来中国艺术家发展的影响,是很多藏家关注的议题,也都深信未来几年就会发酵。就我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藏家眼中看是非常混乱的,因为里面有很多人为因素。但我相信随着时间流逝,经过我们的梳理,好的艺术家还是会受到全世界藏家的追捧。我们这次带来的艺术家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藏家的询问,也成交了数件作品。我们是开幕第一天前三个小时所有作品销售一空,后面几天积累了很多waiting list,许多藏家也在等着艺术家未来的创作。
华雨舟
收藏家
华雨舟
收藏家
优秀的博览会需要几个方面的组合,顶尖的艺术家和画廊,是存在的必然条件,但关键的问题是还需要具备能购买这些艺术品的藏家。而对于一个盛会来说,顶尖画廊和艺术家,以及顶尖藏家又是很小一部分。这些必备条件的存在,让香港巴塞尔变成了一个最有钱人的聚会,也就变成了一般人向往的盛会,也就导致了VVIP都这么多人在排队,这些人的衬托同样不可缺少。但真实的市场跟这里的人又没有多大的关系,很多重要作品其实在开展之前就已经卖掉了或预定了。但它有很强的号召能力,藏家来看展,顺便看看其他的也不错,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再谈谈价格。这样就形成了画廊之间的互动,这也是很多画廊想要参与其中的原因。
李战豪
收藏家
李战豪
收藏家
这次香港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大陆藏家对国际艺术家作品认同感增强很多;二是中国本土艺术家参加巴塞尔的数量和质量均提高很多!让大陆藏家没有顾此失彼!已经第五届的香港巴塞尔,把西方优秀的艺术家作品带给了我们,也把中国本土优秀艺术家作品带到了西方藏家的视野中,让中国当代优秀的艺术家和西方国际艺术家基本处在同一工作纬度中,这就是互为世界的开始!久而久之就会互为影响,会逐步扩大对西方藏家的影响力的,西方藏家收藏中国艺术品也就是自然的事!每次去香港巴塞尔都是学习之旅,可以很好的弥补对西方艺术家及作品的现实感知,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对比出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中不一样的特质来!
吕婧
那特画廊负责人

 
吕婧
那特画廊负责人
 
这一届香港巴塞尔国外的画廊更多了,不只欧美画廊,也包括世界其他地区的,包括项目单元也有很多新的面孔。而中国的机构和画廊并没有那么多,所以这次很深的一个感受就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藏家、画廊、艺术家,都在一个信息透明、快速、直接的情境下竞争,让生态链里的各个角色都在更公平的、更国际化的平台上找准自己的位置,这对国内画廊和艺术家的要求和挑战越来越大。真的是不能像以往一样有点封闭,或自己跟自己玩的状态了,需要真材实料,否则就很容易被淘汰。因为对于中国藏家来说,在这样一个顶尖的博览会里面,其实就是看作品,我遇到很多藏家,心态都很开放,无所谓艺术家的国籍,就是想买自己喜欢的好作品。这次国外的画廊也带来了很多好的作品,为中国藏家提供了更多可以购买的作品,当然中国的藏家买国外艺术品的也很多。
 
孙宁
站台中国艺术机构负责人

 
孙宁
站台中国艺术机构负责人
 
这一届香港巴塞尔比较忙,所以没有和同行们细聊,但从市场效果来看,越来越多全球各地的藏家拜访香港巴塞尔,香港当代艺术的氛围很高涨,人潮如流。我们画廊的整体销售还不错,当然还是以老藏家为主,也有新藏家。欧洲和美国开始关注中国当代的藏家也都出现了,但是不是可以构成中国艺术品成交的主要部分,我不这么看,其实从比例来说,还是国内和香港藏家比较多,国际藏家、新藏家还都出于观望的状态,除了长期支持中国艺术的乌利·希克等藏家以外,其他国际藏家更多是关注和观望。
夏季风
蜂巢当代艺中心负责人
夏季风
蜂巢当代艺中心负责人
本届香港巴塞尔上西方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西方画廊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很多画廊带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作品来希望出售给中国藏家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这次参展的梁铨个人项目带了26件梁铨30年以来不同时期的作品,销售了4/5,并且是在VIP前两天就基本完成了销售。这次香港巴塞尔收获了很多新藏家,而且有一半是来自欧洲以及东南亚。我觉得这次香港巴塞尔的空前人气和买气,跟自身的不断调整不无关系,今年有29家新进画廊,从区域和内容上更加开放和多元,并且参展的艺术家,无论作品表现的形式还是作品的意义,开合度都更大,这也是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参展的中国画廊整体上看,也在艺术家结构选择上有很明显的调整。很多画廊带去的艺术家作品跟90年代的气质是截然相反的,无论从作品气质还是艺术语言上都更加国际化,我想这个也是梁铨为什么销售的这么好的原因,他的艺术语言非常国际化,但作品中又有强烈的东方文化属性。
迟丽萍东京画廊+BTAP (北京)经理
迟丽萍
东京画廊+BTAP (北京)经理
和瑞士巴塞尔和巴塞尔迈阿密做比较之后,香港巴塞尔上的亚洲作品,尤其是架上作品增加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我们画廊因为带的都是几十年的馆藏,卖一件少一件,所以销售的还不错。因为近几年一直在巴塞尔上销售日本战后系列,所以在亚洲乃至全世界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的藏家一半以上是欧美,以及一些知名的美术馆,近几年来亚洲藏家的数量激增,但今年相对来讲新藏家不多,因为带的作品的价格在那儿,我们的藏家消费水平大概在10万美金到50万美金之间的居多。个人认为大中华地区内的藏家还是比较喜欢中国当代艺术,而西方的大美术馆和著名策展人们早就开始关注中国艺术,藏家们一定会跟上来的。而曾经在市场上很风光的艺术家在这次香港巴塞尔“消失”,直接说是西方已经赚到他们想赚的那部分钱了,这部分对他们来说已经无利可图了,他们在找新的东西。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