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寻 我们只选好的艺术

采访:廖冬云 2014年4月14日 专题话题
徐震作品《运动场》局部
徐震作品《运动场》局部
虽然陆寻并不认同按媒介来划分艺术,但就媒介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的划分而言,陆寻认为随着艺术家们在创作上所使用的媒介的变化,好作品会渐渐分散到不同的媒介形式,他认为日后装置、影像类甚至更加概念的作品进入藏家家中是大势所趋。

Hi艺术=Hi 陆寻=陆

艺术没有必要按媒介分

Hi:和我们谈一下你把徐震的《运动场》带到四方当代美术馆的经过吧。
陆:其实一开始徐震要在四方当代美术馆展的并不是《运动场》,而是一个“不干漆”项目。大概在去年五月份时,在讨论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聊到美术馆有一块空地,也不知道用来做什么。他提到他有一个方案,不过方案并不成型,只是概念。因为我很欣赏这个艺术家,我跟他说,只要是好的方案,我愿意帮他实施任何想法。后来他发过来两页PDF,几乎没有别的资料,当时策展人菲利普和我一起,他经验丰富,他一看认为作品非常好。而这件作品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展览的纬度,并不是放在白盒子的作品,展完后就带走,而是一个idea,不过在我们这里实施出来,以一种大地艺术的方式,可以永久性地跟天跟地,跟自然合成。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欣赏它,可以在花园里休息,看书,可其实作品背后的概念又是十分深刻的。我很喜欢这件作品的原因在于,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层面了解它,欣赏它。

Hi:那这件作品属于四方当代美术馆的永久收藏吗?
陆:现在还不能这么说,但我们肯定希望收藏这件作品。只是一开始合作时,我们是从作品好坏层面出发,并没有讨论到收藏的细节问题。其实,对我们来说这块地如果不做作品的话是可以建房子,也会有很大收益,而概念艺术的收藏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呈现的,我们花钱将作品呈现出来,定期做维护需要花费不少资金,从心理上来说,我们会认为作品应该属于美术馆。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我们还需要付给艺术家一笔收藏费用,这个是我们正在讨论的事情。

Hi:类似于摄影作品,按版数收藏吗?
陆:对,据我了解这件作品有八个版本。我们这里实施的是第一个版本。

Hi:现在五个月过去了,这件作品的面貌是怎样的?
陆:这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草会枯掉、变成黄色,然后春天来了,草变绿,现在是一片浅绿色。这其实跟我们这里的建筑也有很大的关系,四方有很多建筑使用的材料都会跟随自然发生变化,比如说锈钢板,刚建成时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徐震这件作品也一样,很符合整个园区的特点。我们希望大家来四方体验四季的变化,甚至多次以不同的心境或者环境去看同一件作品。而不仅仅是看一个单纯的展览,三个月之后展览就换掉,该拆就拆,该还的还,这挺没意思。

Hi:你个人将这类作品归为概念艺术还是装置艺术?
陆: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不是两个并列的概念,各自有重叠的内容。概念艺术有可能使用很多不同的媒介例如装置,绘画,摄影等等。

威廉·肯特里奇作品《动态车轮雕塑与双扩音器》
威廉·肯特里奇作品《动态车轮雕塑与双扩音器》
热点形成不在于市场,在于艺术家

Hi:从媒介划分来说,或者年龄段分层来讨论。你怎么看当下市场的新的增长点?
陆:市场增长点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寻找新东西。其实热点不是市场造成的,而是艺术家,找新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去观察新的艺术家在做什么,然后我们会发现70后这一辈艺术家或多或少地在媒介上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其实是时代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媒介去表达想法。而当这些艺术家成长起来后,你会发现,原来市场上90%的好作品都是绘画,比如89以后;可到了现在,好的绘画可能占了现在所有好作品里面的40%,这跟藏家跟市场增长点都没有关系,主要是艺术家决定的。我们是跟着好作品走,而不是盯着一个媒介,不可能说我不管作品好坏,只买绘画。现在好的绘画艺术家还是有很多,但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很多艺术家使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自然而然,当我们去寻找好作品时,很多时候碰到的就是一些影像、装置,甚至更加概念的一些东西,这是大势所趋。

Hi:不过,在国内多数收藏家还是会对影像、装置类媒介的作品望而却步吧。
陆:不一定。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个接受度的问题。打个比方,我们现在习惯在家里摆绘画,觉得方便挂又有装饰效果。我能预见到20年后中国的收藏家家里原来放绘画的墙面上都变成很漂亮的LED显示屏。显示屏在播放一件影像作品,会是动态的,还有声音,如果不喜欢声音,就可以关掉,而画面效果,如果从纯装饰性来讲,也完全不比油画差。而如果理解大家买架上绘画是出于放在家里有装饰效果的话,那我们现在的家庭也不是不能容纳装置,有些人喜欢放奇石、古董,那这样的空间为什么就不能放一个卡特兰的小松鼠,其实这就是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我相信,日后这类作品会逐渐进入到收藏人士的家里,但不可否认,对家的面积会要求大一点。可大小都是相对的,小也可以摆小的作品,这也是考验收藏家的地方。现在有一些收藏家家中床头或者厕所摆一些小的影像作品,感觉非常好,一点问题都没有。

Hi:所以你个人,相比较架上绘画,更看好新媒介。
陆:没有,绝对没有这么说。我们只选好的艺术,艺术形式不重要。今天王兴伟、仇晓飞、张恩利他们绘画非常棒,要买绘画肯定买他们;而徐震、程然、刘韡他们装置、影像、概念作品都很好,好就要支持。
傅丹作品《我们人民》局部&徐震《玩-杰西卡》
傅丹作品《我们人民》局部&徐震《玩-杰西卡》
多看展览是最直接的学习

Hi:你在收藏上是否有一些规划?
陆:没有规划,慢慢来,这个事情不能急。

Hi:会不会有一些特别关注的方向?
陆:大致会有一个感觉,很难用语言去形容。我想外界看过我的收藏就会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家,我的品味是什么样的,内行人都会知道。每个人的兴趣点和感知都不一样。

Hi: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你的收藏品味?
陆:很多因素,基本上就是多看多听。首先要看最好的,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看过最好的之后你才会有参考点,所以多看展览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买东西不应该信息源太单一,全部来源于拍卖会或者画廊都不应该,多看美术馆的展览,看好画廊高水平的学术展览。如果展览看不懂就要去和艺术家或者策展人交流,看评论的文字,慢慢去积累。

Hi:在看展览时,你会在意画廊知名度或者说美术馆的口碑吗?
陆:潜意识里肯定会被影响,但我尽量去避免偏见。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