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e Schoeni 因父之名

作者:廖冬云 来源: hiart.cn 2012年10月8日 专题人物
名媛?富二代?要是仅仅以这样的身份生活倒是件简单的事儿。可对Nicole Schoeni(文慧贤)来说,惬意的时光似乎尚未完全过够,还未来得及成熟,还未积攒起丝毫的经验,就不得不挑起犹如使命般的家族事业,有不适感、有挫败感、亦有荣耀感,这些都得承受住。因为,她是“Schoeni (文少励) ”的女儿。
不能忘却的纪念

早在六年前《Hi艺术》杂志封面故事就曾以《少励画廊 不能忘却的纪念》为题撰文纪念文少励这位传奇人物,因着在我们看来,这家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画廊似乎享有着与之不相称的低调。六年后的这个九月,即将迎来二十周年庆典的少励画廊终于有点按捺不住,选择以一场名为“纬度•态度——少励画廊二十年群展”北京预展来打破这种低调,并向外界传达着这样的信息:少励画廊现在的掌门人是Nicole Schoeni,且少励一直在关注,并将持续关注年轻艺术家。

Schoeni不会缺席

对Nicole这样的画廊二代来说,过去的八年可视为她作为画廊老板的摸索、学习期,需要去调整、需要去适应、需要慢慢地把自己的风格带入画廊。父亲的突然离世留给这位一直被溺爱的独生女的,除了家族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产业需要处理之外,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这家以“少励 Schoeni”命名的画廊。Nicole认为这里不仅仅承载着父亲的理想,也维系着与之相关的藏家、艺术家之间的羁绊,也是她成长的地方。

“父亲离世时,我正在伦敦上学。他周一去世,画廊在周四有个展览要开幕,我母亲在菲律宾,我周四上午到了香港,当天晚上可以算是我接手画廊的开始。而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工作过,我并不知道要怎么做,但我知道画廊必须要有一位‘Schoeni’在场,这就像是一种使命,少励画廊必须继续下去。”这样的一段关于开始的故事,Nicole恐怕都不记得自己谈论了多少遍,可再一次谈起时,依然能感到她情绪的起伏。

Nicole生于1981年,大学时在英国学习经济,期间有两年时间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中文。不过,坦白说,Nicole的中文并不好,因着在当时选择学中文似乎也并不是为了进入画廊做打算,她给足了自己充分而自由的考虑时间。她设想在英国完成学业之后,再返回北京生活一年,一面和艺术家们打交道,一面学习普通话。而进入画廊工作或者说参加任何工作都不是件着急的事,想着若是“混”上一年,自己还是很喜欢艺术的话,或许才是真正开始的时候。

女孩的心思总是天真又天马行空,好在Nicole的父母也从来不强迫她做任何事情,可接手画廊这种意料之外的事又似乎在驱使她一夜长大。几天之内,她就得将自己的身份由学生转换为画廊老板。她也真就这么担起来了,画展过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大陆跟合作过的艺术家进行说明。“每个人都会问,发生了什么?画廊之后会怎么样?我只想让他们知道,少励画廊仍然会继续,一定会继续。”

Nicole当家这些年
当Nicole为纪念少励画廊二十周年操办一场集合了五十位艺术家的大展览“纬度/态度”时,一呼百应般地得到了与画廊合作过的艺术家和藏家们的支持。九月中旬,这场展览的预展在北京芳草地开幕时,因在纽约不能出席的刘野在电话中表示了祝贺,岳敏君也是一下飞机就直奔展览现场,预展场地则得到了少励画廊老藏家黄建华的慷慨赞助。派对必须要盛大,对Nicole来说,这是出于对父亲的纪念,也是画廊面向未来的一个起点。

过去的几年里,在香港中环地区的有着三家空间的少励画廊一点儿也不轻松,以Nicole为中心的团队,以每月一次展览的速度推进着,且在每次展览上,Nicole总希望能够在展览中呈现一些能体现她这个时代的元素,用电子图录取代画册,更多地利用社交媒体去传播和推广,并试图吸引社区和学校的人群来到画廊看展览,更重要的是选择和她自己同辈的艺术家合作。“我希望更多的普通人来到画廊,就算不收藏,也应该和艺术有所接触,只是去欣赏它,去感受艺术的灵感,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亲自拜访艺术家则是Nicole每年的必修课,且每每拜访艺术家时,她做的事情更多地是收藏作品而非挑选画廊经营的艺术家。在Nicole看来,若是收藏也就没什么标准可循,只要自己喜欢就好,而能够对艺术家继续创作有所帮助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但涉及到画廊经营,她就变得谨慎起来,因为这是代表着少励画廊,往往她会很看重别人的意见,去听取他人的建议。

可这种谨慎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虽说有增加些新藏家,少励画廊在大陆的形象却逐渐地变得模糊起来。这是Nicole极不愿意看到的,朋友则戏称,这或许是Nicole必须要交的“学费”。Nicole表示以二十周年为起点,未来她将集中全部精力在画廊的经营上,缩减展览数量,延长展览周期,在质量上多把关;另一方面她期望增加在大陆的活动,参与北京地区的艺博会,并每年在内地举办一两次展览。

于她个人而言,她则一直琢磨着要创办一家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基金会。“我正在努力寻找合作伙伴。”Nicole说道。为什么要做这些?“少励画廊是一家商业画廊,我们没打算要变成别的什么,只是在画廊本身已经不错的基础之上,商业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样的事情,这是我需要考虑的。”谈及野心,Nicole希望少励画廊能够永远都有新藏家。

相关空间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